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名师面对面”丨梁秋燕:语文老师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1-21 浏览次数:

2022年11月3日晚19点,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系主办的“新课标新教材下语文实施的新路径——‘整合’与‘混合’”主题讲座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讲座由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梁秋燕主讲、人文学院彭贵昌老师主持、人文学院李丽华老师评议。



 

梁秋燕老师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新路径”三者展开论述,其中就“新路径”进行重点探究,“新路径”是一种基于“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

自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后,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也相应发生调整和变化。教学目标上,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在2022年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思维能力”四大核心素养,是与其一脉相承、彼此匹配的关系;教学方式上,明确提出建立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的“语文学习任务群”,通过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新教材”

课程标准是确定某学科学校教育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的“风向标”,因此,“新课标”的改革必然会带来“新教材”的变化。

在教材的编排上,新教材摆脱了按文体统编的体例,转变成按主题编排,形成“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模式,从单元到“大单元”教学、从关注形式到注重内容。

梁秋燕老师着重强调新教材实现了从语文学科过渡到语文生活,目标从应试高考到提高学生生活素养的转变。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要增强与生活的交流意识和融合观念,搭建起语文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实现生活素养和学识修养的双重提高。

 

“新路径”

如何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三者更新的情境下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应对策略,是当前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梁秋燕老师积极拓展新思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索出以整合性和混合式教学为特征的“新路径”。

整合性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教学理念和核心。整合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单元教学目标需要,对单元语文教学资源开展有意识的整合,通过充分利用教材编写特点,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在听说读写一体化的训练中,在语文活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中,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协调发展。梁秋燕老师重点强调了强化单元外的整合意识、强化单元内的整合意识、强化群文阅读的整合意识和强化情境活动的整合意识四个方面。

混合式学习方式,主要是运用网络新技术进行信息化线上教学,是疫情时代教学下的必然选择,它聚焦于如何真正认识和理解在线教学、如何高效组织和开展在线教学等问题。同时,线上教学给课程结构带来创新、给课堂教学带来思考、给技术应用带来挑战、给混合式教学带来启发。梁秋燕老师在教学网络化信息化中既发挥出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实现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

 

“新收获”

梁秋燕老师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提出了四个建议和期望:一是将自己的教学兴趣与教材、教法结合在一起,用教师自身的热爱去引导学生,用激情感染学生,用热情打动学生;二是在教学新环境下,教师要完成自身角色的改变,从以往的全知全能者转变为引领示范者、共同学习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成为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三是多读书,扩展阅读知识面,加强大学阶段文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四是在日后工作中增强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的能力,探索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对话模式,同时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新课程新教材的探索。

 梁秋燕老师的讲座有趣又实用,通过巧设三个情境,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交流,互动性强,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语文是艺术与审美的课堂,生活就是语文,语文老师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梁秋燕老师鼓励同学们努力成为守正创新、专业本领过硬、能适应时代需求和挑战的语文老师,正是“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