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每一份努力都不会亏待人——与校友潘小明对话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7-25 浏览次数:

校友简介:潘小明,人文学院06级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毕业,现任南湖国旅驻德国分公司副总经理

我们的采访是在一家咖啡厅进行的,因为是临近中午的时候,咖啡厅里只有两三个人,“会议室有人开会,在咖啡厅反而会更好。”在去的路上我们的校友潘小明这样说,我们在途中被问到自己以及现在团委学生会的一些情况。后来,我们知道潘小明以前在学生会工作了三年,团学的工作经历对于他来说是大学期间难忘的经历之一。

潘小明认为自己在学生会的工作经历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从一开始在组织部当干事,再到成为学术科技部的部长,最后是学生会的主席。在那几年里做大型活动策划、上台发言等等工作和经历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现在工作中面对外国旅游局或者使领馆的人员时也会有自信,不会战战兢兢而有应变的交流、处理能力。

(校友潘小明正在接受采访)

在大一的时候,潘小明作为师范方向的学生决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尝试接触导游方面的工作,07年的时候就考到了英文导游证,成为学生兼职导游带团游省内及国内多个地方。潘小明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坐飞机去北京的时候那种激动心情,他因为自己是导游而不能表露出来,踏上北方的土地让他感受到除了自己以前所去的七十多公里以内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精彩。导游带团的经历是另一个让潘小明难忘的大学时的体验。有一次,他带着一群富有的“土豪”旅客去到马来西亚的沙巴岛上,当时那里刚下过雨,天气湿冷,海水也变得浑浊了,周围看起来不怎么好。其中一个游客几乎把手指指着他的眉心质问为什么要带他来这种地方。听到这样的指责他的同伴已经哭了,但是潘小明除了觉得自己是按照合同做事有些委屈以外,并不能对顾客说太多解释的话,毕竟顾客是上帝。这件事情对于潘小明有很大影响,他明白这份工作是需要自己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各个方面都要做好。虽然年轻有犯错的资本,但是“社会就是社会,没有那么多的借口”。

潘小明大学时候的一个QQ名字是青藜行者,“在路上”是他用过的一个QQ签名,他还化用元稹的诗句揶揄自己说“既去带团又读书,半为导游半为儒”。在他看来教师和导游两种职业各有各的特点,当教师只是面对学生,而导游面对的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工人、农民等等不同职业的人。把钱放入别人的口袋容易,但是要把思想放入别人的脑袋里就不同了。教师要把思想传承给他人而导游是要向游客讲述当地的文化风俗。因为自己先接触了导游这个职业,又有南湖国旅提供的这个平台,他就在这条职业的路上走了十年,他觉得既然选择了一个行业就要钟情于它,“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和导游这个职业在潘小明大学期间就很早联系在一起,他没有觉得自己会因为工作而荒废了学业,它们两者是互相影响和互相补充的。在俄罗斯,他会想起在外国文学课上读到的俄国作家的著作里的句子;他也会用诗句和各种文化知识向游客讲解某处景点。潘小明曾经接待过某市的副市长和学者组成的团队,在泡温泉的时候一个学者就会说出一句诗,其他人就跟着对出下一句,这时候自己在古文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用得上。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很多乐趣也收获很多,因为能力得到了锻炼所以很有成就感。“在做导游的时候会学到很多,包括有时候,比如音乐,”他忽然停了下来,仍然打着刚刚的手势,“呐,小野丽莎”。原来咖啡厅里在播生于巴西的日本歌手小野丽莎的歌曲《玫瑰人生》。

潘小明在大一时候就做过很多的兼职也参加过义教和讲解队等活动,平时社团活动就几乎占满了空闲时间,他很少看电影也没有玩游戏,有时打打篮球或者在网上同人聊天(那时也还没有微博),晚上经常在图书馆复习看书,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大一到大三转眼就过去了”。之所以那么早就做了那么多工作与家庭环境也有很大关系,潘小明说自己是“穷人家孩子”,于是自己也很努力在工作,大学开始是借贷交的学费,但很快就凭借自己工作的报酬自己一个人应付了后面几年的学费而没有问家里人拿钱。在参加08年的校十佳学生评选时,这些经历为他成功当选并拿到奖学金起了起了很大作用。他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没有参加过挑战杯,又因为学生会工作而没有选择当一名导生。

在大一,那时潘小明还有学生级长的职务,他要帮助辅导员做各种工作。他的辅导员吕延明很关心他,经常分享一些学习生活的经验给他,甚至还送了他一辆小的自行车,“只是一个星期就被偷了。”潘小明笑着说。他很珍惜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些关心对他而言就像一种“恩赐”,吕延明老师一直鼓励着他,鼓励他按照适合他个人发展的方向去走。他至今觉得这样的关系是深刻并且有益的,现在他和吕延明老师也保持着联系。另一些老师也令潘小明记忆深刻,学生会等社团工作往往和许多老师有交集,在这个过程中冯健生老师、林焕清、刘军军,陈永添等老师给了他工作很大的帮助。他认为在学业上教古代文学的曾大兴、吴晟老师,还有曾莹老师都对自己有很大帮助,他还记得课堂上的那句话:“日进寸功,功不唐捐”,他相信每一点微小的努力都不会亏待人的,正是因为从前的努力逐渐积累了成果才让他今天有了成就。他很喜欢外国文学谢炜如老师,在课堂上他读到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对开头的那句话很有共鸣,在后来去到俄罗斯的时候他常回想起来。

他觉得那种认为上大学前努力,而在之后就颓废了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大学绝不是像这样,是不应该荒废的,他认为导生的职责很重要就是因为进入大学不仅仅是一个身份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上变化的过程,这之间的转变很重要,千万不要懒。他建议师弟师妹们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否则出来社会别人为什么要招聘你呢?中文系被称为“万金油”的专业,似乎什么工作都可以做,但是实际上要面对来自各个院校的竞争者没有自己的优势是不行的。要有自己有些的地方,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校友潘小明与我们分享他的故事)

我们在闲聊中听潘小明讲工作的一些经历,他现在是欧冠假期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已经去过很多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欧洲的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景色,面对这些风景会有许多特别的感受,他还展示一些当地的照片给我们看。他讲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那些庄园的壁炉、挪威的海湾和极昼、维也纳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甚至那抹上山峰的阳光…..

潘小明感激着自己的母校,希望它越来越好,他在给母校的祝福中说道,“明天不一定美好,但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校友潘小明与采访记者合照)

 

 

(文字/摄影 人文学院寻访校友实践队:李敏昭、钟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