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媒体转载·新书速递】曾大兴著,(韩)郑羽洛等译 | 文学地理学概论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30 09:06


 

作   者:曾大兴

译   者:郑羽洛,徐周永,全雪莲,付亮

出版社:韩国庆北大学出版部

ISBN:978-89-7180-587-9  93820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文学地理学概论》韩文版介绍


郑羽洛

 

2017年7月,曾大兴教授惠赠我大作《文学地理学概论》,初读此书便让我惊叹不已。因为此书从世界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概况出发,明确阐释了文学地理学的学术意义,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十分系统化的研究。曾教授认为,和文学史学一样,文学地理学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一直关注文学生成空间问题,对这一主张深感共鸣,于是我决定和中国弟子们一起翻译《文学地理学概论》。

文学地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文地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从“人·时·空”三者构成的“三间论”的角度看,时间与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物与时共生灭,在空间中变迁。人作为认识主体,在时空中从事文学活动、创造文学作品。文学可以说是人类时空中的认识与想象力的总和。如果文学史学是从时间维度来研究文学活动的宏观文学研究,那么文学地理学是从空间维度来研究文学活动的微观文学研究。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家与文学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所产生的空间就包括孕育文学家的地理空间、文学作品产生的空间、文学作品的内部空间、文学作品的接受与传播空间。因此文学地理学既是“空间的文学”,又是“文学的空间”。据此,这本书主张文学地理学应成为与属于“时间文学”的文学史学“双峰并峙”的一门学科。

韩国文学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已有30余年的历史。这期间虽有不少论文与专著问世,但不可避免地沦为了地理学研究的附庸,倾向于商业主义的地理文学,主要以创造地理的商品价值为业。到目前为止,有不少韩国学者介绍过中国学术界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但对曾教授的著作译介尚未出现,此次学术专著的翻译更属首次。此版《文学地理学概论》的韩文版不能说是最好的译本,但无疑会助力韩国的文学地理研究,进而推动韩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发展。

 

 

《文学地理学概论》韩文版序


曾大兴

 

中韩两国,山水相连,饮食、风俗相似,思路相通,文化同源。中韩两国的文学,既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又有东亚文化圈共同的审美情趣,也有其鲜明的国别特色和地域特色。中韩两国的学者,都非常认同和欣赏这种国别特色和地域特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积极倡导和开展文学地理学的研究,韩国学者一直是热情响应和大力支持的。在这一方面,我本人是有深切感受的。1995年,我在中国出版了《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一书,这本书传播到韩国之后,受到韩国学者的关注。韩国著名汉学家许世旭教授发表了《中国文学地理学序说》一文(载《许世旭的中国文学论》,韩文社1999年版,第265—275页),他的文章参考了我这本书的统计结果,对我的基本观点表示认可,同时也补充了我的某些不足之处。例如,我在这本书里较多地考察了文学家所赖以成长的人文环境,但是对于自然环境的考察则比较欠缺。许先生在他这篇文章的结论中说:“自然环境对文人的气质品性,必有影响。自然环境与人才数量,却是无关。人文环境的影响,却比自然环境重要。”我认为,他这个意见是平稳恰当的。

2012年12月,我在中国广州大学主持召开“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二届年会”,韩国外国语大学的金贤珠教授应邀携两名弟子出席,她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肯定中国学者为建立文学地理学学科所作的努力。她的弟子则在大会上宣读了两篇论文,一篇是金教授和她的硕士研究生金银珍合作完成的《唐代敦煌边塞词之边塞形象考察》,一篇是金教授的博士研究生金瑛美独立完成的《高丽诗人金九容的中国流放诗考察》,这两位论文都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后来都被收入《文学地理学》第二辑(曾大兴、夏汉宁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419—431页)。

2014年7月,“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在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兰州)召开,金贤珠教授率九位韩国学者出席。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我读到了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南用和郑元大这两位青年学者合写的论文《许世旭先生的文学地理学初探》(载曾大兴、夏汉宁、高人雄主编《文学地理学》第三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90—398页),又通过他们的这篇文章,初步了解到韩国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其他几位学者。

我认识韩国庆北大学的郑羽洛教授,是2017年7月在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西宁)召开的“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七届年会”上,郑教授应邀携两名博士研究生出席。他作为外国专家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接着又在大会上介绍了他的论文《韩国洛东江及其沿岸的文学想象力》,这是一篇高水平的文学地理学论文,受到与会学者的一致好评,后来被收入《文学地理学》第七辑(曾大兴、夏汉宁、方丽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379—394页)。

2019年7月,“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九届年会”在三峡大学(湖北宜昌)召开,郑羽洛教授再次应邀出席。那一段时间,中国的长江流域连降暴雨,许多航班都临时取消了。郑教授带着他的两名博士研究生乘机到达上海浦东机场,被告知飞往宜昌的航班停飞。他们在机场附近的酒店整整滞留了两天两夜,直到会议举行闭幕式的时候才赶到会场。郑教授连行李都来不及放好,就被邀请上主席台。全场响起热烈而长久的掌声,向不辞辛苦、坚定不移地支持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韩国学者致敬。郑教授在闭幕式上介绍了他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全雪莲合作完成的论文《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解读韩国大邱之空间》,这篇论文后来被收入《文学地理学》第九辑(曾大兴、夏汉宁、杜雪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315—324页)。

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爆发,国际学术交流受到影响,令人感动的是,郑羽洛教授和日本的海村惟一教授仍然通过视频连线,出席了在大连大学(中国大连)召开的“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十届年会”的开幕式,并发表了亲切而感人的讲话。

新冠病毒疫情阻碍了中韩学者的线下交流,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的线上交流。2020年7月30日,我应郑羽洛教授之约,通过视频给他的研究生作了一个以《文学地理学视野中的黄鹤楼》为题的讲座;2021年11月19日,我又应韩国高丽大学的金俊渊教授之约,给他的研究生作了一个以《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为题的讲座。我和金俊渊教授至今未曾在线下见面,但是他在电子邮件中告诉我,他给学生讲文学地理学,用的就是我的《文学地理学概论》这本书。

由于文学地理学的关系,我认识了20多位韩国学者,但是我真正踏上韩国的土地,造访这个美丽的国家,迄今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2013年1月,那是一次纯粹的旅游,学校放了寒假,我到了韩国的大邱、庆州、釜山、首尔等城市,还去了济州岛。虽然一路上都是跑马观花,但是韩国的古建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古建筑中含有不少中国元素,让我感到亲切。

第二次是在2017年11月,那是应郑羽洛教授之约,去庆北大学参加一个名为“都市与空间”的国际学术会议,我在会议期间作了两场报告。第一场名为“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帮我作现场翻译的是庆北大学中语中文学科的安赞淳教授。第二场是介绍中国的岭南文化,由郑羽洛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梁钊帮我作现场翻译。

中国有一个岭南,韩国也有一个岭南;中国的岭南是五岭之南,韩国的岭南是鸟岭之南;中国的岭南在中国南部,是经济发达地区,韩国的岭南也在韩国南部,也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的岭南多北方移民,韩国的岭南也多北方移民;在郑羽洛教授供职的庆北大学有一个岭南文化研究院,在我供职的广州大学也有一个岭南文化研究院。为此,我们大家都觉得很巧合,很有趣,都感叹不已。我送给郑教授一本我写的《岭南文化的真相——岭南文化与文学地理之考察》,他送给我一本他主编的《岭南学》。

在会议期间,我还参观了庆北大学的图书馆和野外博物馆。我发现,这所大学的中国元素很多,例如图书馆的馆名,还有校训,都是用中国字书写的。而在图书馆里面,则收藏有许多中国书,例如著名的《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四部丛刊》初编、续编、三编,还有《丛书集成》等,在这里都有。在图书馆的墙上,还悬挂着一幅中国清代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摩本。

庆北大学的校园非常美丽。红枫、银杏,所在多有,红白相间,色彩绚丽,又极富有层次感。

11月9日,会议结束。郑教授邀请我,还有一同参加会议的四名中国学者、一名俄国学者、一名美国学者、两名韩国学者,去他的老家星州郡参观考察。那天上午,我们去了郑教授的十五世祖文穆公郑逑先生创建的桧渊书院。文穆公是朝鲜时代(十五世纪)的人,这所书院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保存完好。

下午,我们去了著名的海印寺,这里收藏有八万多卷佛经。又看了崔致远隐居处,那里还有一座笼山亭,亭上还刻有汉语诗文。崔致远是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十二岁时,即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乘船西渡入唐,于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进士及第,出任溧水县尉。任期届满,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入幕府,后任幕府都统巡官。二十八岁时,即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他在唐朝的十六年间,为人谦和恭谨,与唐朝文人诗客交游甚广。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崔志远著有《四六集》一卷,《桂苑笔耕集》二十卷。谭正璧先生编撰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有关于他的记载,可见他在中国,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文学家。我和同行的学者们都有认为,笼山寺,就是文学地理学所讲的一处著名的文学景观。

我在庆北大学开会和讲学期间,还和中语中文学科的李致洙教授有过交流。他告诉我,他读过我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这本书,他们学校图书馆有收藏。他还说他给研究生讲课时,引用过我这本书。我说《文学地理学研究》只是讨论了文学地理学的几个专题,并不全面,真正比较全面地论述文学地理学的问题,是我2017年3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学地理学概论》。遗憾的是,我这次来韩国,只随身带了两本,已经送出去了。他说没关系,他建议图书馆马上购买。李教授非常谦逊平和,中文的功底又好。

因此,我要衷心感谢郑羽洛教授,他在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期间,足不出户,带领他的研究团队潜心翻译这本《文学地理学概论》,使喜爱和关注文学地理学的韩文读者,可以看到这本书的韩文版,这无疑是一个善举。据我所知,中国学者的文学地理学著作在韩国出版,这还是第一次。

文学地理学在中国、法国和美国都有,法国和美国的文学地理学是一种批评方法,又称“地理批评”。中国的文学地理学则是一个学科,它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文学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初步建成,除了中国学者的努力,还得益于韩国、日本学者的大力支持。我希望韩文读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多提批评和建议,以使文学地理学这个学科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曾大兴

2022年3月2日于中国广州

 

 

译者简介

 

郑羽洛

韩国庆尚北道人,毕业于韩国庆北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庆北大学韩语韩文系教授、庆北大学图书馆馆长。曾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庆北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庆尚北道文化财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韩国文学思想、韩国文学史、东亚文学。有专著《矛盾的力量:韩国文学与水的想象力》等86部(含合著),论文《韩国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内在规律探索——应对现实的哲学逻辑与文学形象》等117篇。

徐周永

韩国大邱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庆北大学讲师、大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教授。

全雪莲

中国吉林延边人,毕业于庆北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吉林外国语大学韩语系讲师。

付  亮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人,毕业于庆北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吉林外国语大学韩语系讲师。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Address:No.230,Waihuanxi Road,High Education Mega Center, 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