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艺文讲坛第五十七讲在线上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倪文尖应邀作题为“语文灵韵 教师神光——以《荷塘月色》为课例”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李茂增教授主持,哈迎飞教授和温小军副教授与谈,校内外近两百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围绕“语文灵韵,教师神光”这一主题,倪文尖副教授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为教学案例,在介绍文本解读史和重读文本关键点的过程中,渗透提示一般进行教学设计的要点和重点。讲座从三个方面依次展开,一是《荷塘月色》文本解读史和文本关键点的重读;二是教学设计的要点和重点;三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倪文尖副教授首先以《荷塘月色》为例,带我们了解其文本解读史和进行文本关键点的重读,提出了文本解读的技巧。传统教学中把《荷塘月色》看成例文,主要进行重点段落的教学,把文学作品当作学习语言、学习修辞、学习表达的一个例子,以及强调其写作背景,进行“社会政治”相关的主题探讨。近二十年来,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更加重视文学作品的教育,开始着眼于全篇,形成了不同的文本解读,关注到“私人生活”、“文化乡愁”等方面的主题深入。倪教授提到这些对文本经典的阐释会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文本解读。

接着,倪教授通过解读郑桂华老师的《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案例,来阐述教学设计的关键,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说明了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方法,从课标教材的要求、课文精彩关键点、学生不会将会的、变个为类可迁移的几个注意要点进行说明。第二,教学流程和台阶分三步,一步一台阶,如巨石下山也,强调一堂课是流动的,要有一个动力或一个主线索,以问题的解决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第三,在学习活动和亮点的设计上,倪文尖副教授提出要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积极思维,在常规中兼顾出新意。语文有灵韵的关键在于教师,文本解读是一个好老师的基本功。教师要深邃、渊博,既要像专家那样解读,读得深、懂得多,也要像学生那样读,找到阅读兴奋点和难点。倪文尖副教授认为,要做到“读得深、懂得多”,同学们在大学时代就要做好积累,练好基本功。
最后通过说明新课程新教材对《荷塘月色》的处理既有与之前的文本不一致的地方,也有历史的遗留,来激励中文系学生,要对有秘密的文本进行钻研,形成自己的理解。文学作品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能显示出中文系底蕴的重要方面,是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佩服语文老师的好契机。


与谈环节,哈迎飞教授对倪教授的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谈到要把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作品来教,发挥出经典文本的教学价值,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倪教授注重文本的整体感知,提示我们在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注重文本细读;哈迎飞教授认为文学研究的魅力和价值在文学作品上,非常赞赏倪教授从肌理到结构、从行文脉络到作家立场、从内部到外部语境,把文本读通读透的执着追求和学术自觉,哈教授还就《荷塘月色》引文等相关问题和倪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对话。温小军教授谈到,文本解读在语文教育界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需要同学们多下功夫,倪教授的演讲在文本解读的价值和方法等方面给予我们诸多启发。
互动环节,同学们针对语文课外读本的选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如何保证文本的完整性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倪教授给予了耐心、充分的解答,强调要保护好学生的阅读兴趣,依据学情选择适合读本;课堂教学中在整体性的基础上把握关键,抓住精彩的要点,不需面面俱到。
(李瑞秀 魏雨琴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