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民族团结庆端午 粽香情浓一家亲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6-20 浏览次数: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又到一年端午时,人们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赛龙舟、诵诗词。6月16日,广州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学工办携手举办“浓情端午,乐在其‘粽’”主题活动。学生处张开学老师、人文学院22级辅导员郑田诗老师、管理学院22级辅导员徐竹欣老师、管理学院与人文学院的各民族同学一齐体悟传统民俗,品味中华历史文化。

活动伊始,郑田诗老师进行开场发言。她简单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与各民族同学一起畅聊各自家乡的端午民俗,并与同学们积极探讨了广府文化中“敢为人先、齐心协力”的龙舟文化深刻内涵。

 

人文学院22级辅导员郑田诗老师发言

第一项——故事里的端午

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同时听主持人讲屈原故事、诵屈原诗词,品端午精神。

主持人菲热孜·台来提(苏热亚·努尔买买提()在介绍端午风俗和述说端午精神

随后,祖力皮亚·买吐尔地同学和菲热孜·台来提同学为本次端午活动激情献唱,富有异域魅力的嗓音,给整首歌曲增添了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同学们沉浸在这优美的歌声中,自发地为两位同学挥手应援。

祖力皮亚·买吐尔地在演唱

菲热孜·台来提 在演唱

 

第二项——指尖创作端午

一把小小的扇子,代表的是中国传统习俗。扇子不仅可以扇风纳凉,还有避暑驱邪之含义。端午赠扇,与中国传统扇子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桥梁,更代表着“扬仁风,处行善”。

三位老师与各民族同学在活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分别选取好工具材料,认真细致地开始制作端午团扇。


同学们在学习如何制作团扇

在初步了解古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后,同学们便紧锣密鼓地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正在细心用胶水和干花装饰扇面的同学

在富有创意和细心严谨的制作下,师生们互相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工艺品”,一把把五彩斑斓、各带特色的古代团扇纷纷映入眼帘,现场皆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同学们的古代团扇展示

师生们共同展示手工团扇

端午节有着人们驱邪除瘟、保持健康之期盼。佩戴香袋,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袋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师生们认真地投入到端午香囊的制作中,用丝绵、艾草填满香囊袋子,再用针线、五彩绳缝制,在穿针引线中寄托了对端午安康的美好祝愿,并将自己亲手做的香袋送给最亲的人或最尊敬的人,在享受快乐感受亲情的同时,了解端午传统文化。

老师们正在体验缝制艾草香囊

认真缝制香囊的同学们

第三项——舌尖上的端午

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是“粽子”。在动手制作端午团扇、艾草香囊后,大家一起品尝端午美食。各民族同学在品尝咸、甜两种口味粽子的期间,互相分享自己家乡过端午的特色习俗。

在动手体验完端午习俗、品尝端午美食之后,徐竹欣老师进行最后的发言。她希望各民族同学能够更加团结友爱,在体验端午习俗的活动中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并希望同学们可以将今日的端午美食进行分享,将端午温暖传递给自己的舍友、同学或者保安叔叔、环卫工人等,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将关怀带给整个校园。

同学们在品尝粽子

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融合了多种民俗,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热闹喜庆。通过开展此次“浓情端午,乐在其‘粽’”主题活动,同学们既能在体验端午习俗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加深对于端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

各民族师生作品展示大合影

 

图文来源|丘凡真

撰稿、排版|丘凡真

审核|郑田诗、徐竹欣

2023618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