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艺文讲坛第五十四讲在线上举行,主讲嘉宾为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古典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泽逊教授,讲座题目为“铁琴铜剑楼藏宋刻本《周易》在校勘上的得失”。戴伟华教授与谈,禤健聪院长主持。

《周易》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号称“群经之首”。《周易》传世的早期版本有唐石经本、宋刻经注本、宋刻经注附释文本、宋刻注疏本等。经历时代的演变,各个版本的流传就发生了新的变化,故而有必要对各版本中存在的讹误进行清理。学术界对于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刻本《周易》的文字校勘质量如何,还缺乏系统的结论,杜教授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周易注疏汇校》,对此问题有独到认识,本次讲座即重点回答了这一问题。

讲座开始,杜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周易》各个版本的流传过程以及文献校勘的重要性。其中,《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中对于宋刻本的评价是:“唐石经合视岳本,更为近古经,惟易为完书,流俗传刊,日失其旧,是正文字,赖有宋椠,而是本足资订补,尤非他宋椠可及。”而杜教授在校勘的过程中发现,“说卦”、“杂卦”中的经典释文与其他版本有所不同。将宋刻本《周易》同其他版本进行校勘和比对可以发现许多异处,杜教授据此提出了疑问,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刻本的校勘是否存在讹误呢?

接下来,杜教授向听众们展示了他在校勘中发现的例子。他以万历年间的国子监本为范本,对宋刻本进行了比较。他发现,瞿氏藏宋刻本中存在许多误字的现象,其中有形误,又有音误。同时,瞿氏宋刻本《周易》还存在许多卦画之误。杜教授认为,学者不同于藏书家,我们既要看到刊本的长处,也要看到刊刻的讹误和刊本的缺点。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著录所藏宋刊本《周易》,言其文字胜处,久为世重。其说虽非虚语,唯其本校勘粗疏亦未可回避。
与谈环节,戴伟华教授赞扬了杜泽逊教授的治学方法,杜教授的讲座题目“铁琴铜剑楼藏宋刻本《周易》在校勘上的得失”,本身就体现了“学”和“问”的结构,正是在对文本进行校雠之后,才能得出如此的真知灼见。杜教授也针对戴教授提出的关于版本流传的“形误”和“音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耐心回答了同学提出的问题。
(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