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袁淑林,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就读于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在校期间曾担任广州大学记者团部委,院党支部宣传委员,班级团支书等,曾荣获校级二等奖学金。现任教于广州市桂花岗小学。

(接受采访的袁师姐)
沿着路途尚未盛开的桂花,记者们寻寻觅觅来到了桂花岗小学。采访的时候,桂花岗小学虽仍未开学,但校园的每个角落处处给人欢声笑语的感觉。第一次采访,难免有些紧张,袁淑林师姐亲自到校门口接待,体贴的举动和亲近的笑容让我们的心情逐渐变得放松,采访宛如校友之间的叙旧。
平凡的校园时光
采访由袁师姐回忆自己校园生活开始,师姐介绍道:自己的校园生活与每位广大学子并无它样,刻苦学习,担任班委,参加社团,充实地度过了四年。“正如每个人的大学生活,有很难忘的时光,也有遗憾的心愿。”
袁师姐谈到自己在校比较难忘的经历时,几乎没有片刻思索,“最难忘的经历就是跟着记者团的老师与同学到处走访,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到广西柳州采风,还去参加了深圳的大运会,这些经历实在都美妙极了。”师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感觉,语气中透露着些许感动与怀念。“其实大学难忘的事情有很多,因为每个人在大学充当的角色必然不止一个,大家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获到小小的感动,而这些感动的瞬间在毕业后回想其实都很难忘。”

(实践队队员采访袁师姐)
至于学习方面,袁师姐笑道,“说实话,我的学习不是特别好的那种,奖学金最高也只是拿过二等奖而已。”师姐相信勤能补拙,自认并不是特别优秀,于是靠着日常一点一滴的积累,给自己的学习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说到遗憾,袁师姐思考了很久,很实在地说道:“大学的时候没有考驾照,这比较遗憾。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了。”同时,师姐还建议,大学是人生最有激情的阶段,每个人都应该去尝试做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不要白白浪费这段难能可贵的时光。
随着时针的转动,采访的话题来到了毕业后。袁师姐表示自己虽然已经离开广大三年了,但是跟广大的联系仍然是十分密切的。“我觉得跟广大挺有缘分的,从本科到研究生,这几年的时间我都在广大。尤其是在职研究生的时候,我就在隔壁的广大桂花岗校区上课。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桂花岗小学的许多老师都是广大毕业的。”袁师姐感慨道:即使现在毕业了,但是每天上班下班时依然能经过母校,目睹着广大(桂花岗校区)四季的变化,仿佛自己一直陪伴在广大身旁。
在琐事中共同成长
转眼间,袁师姐就与我们谈起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她表示自己很幸运,本科一毕业就来到了桂花岗小学任教,至今已有三年了。
至于为何会选择中文师范,袁师姐笑道:“一则是家人的期望;二则是我认为老师的福利比较好,比如有两个假期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性格,我比较喜欢活的东西,喜欢跟学生打交道。”分享完后,师姐建议不管哪个方向的学生都可以尝试去考教师资格证,这样将来可供选择的道路更为宽泛。
所有的工作在起步阶段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袁师姐坦言:琐事很多,很不适应。“自己的妈妈也是一名小学老师,她曾经跟我说过,小学老师就是会很唠叨,总会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因此,袁师姐在读书的时候就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同时,她也经历过实习,积累过经验,扎实了自身的专业基础。可尽管如此,当了正式老师之后,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袁师姐依旧是很不适应的。“初来乍到,没有任何培训,所有不懂的事情都是向办公室的老师咨询,包括课室的卫生角如何摆放,如何制作低年级的板报等这些知识,我都是从前辈那里一点一点学来的。”

(桂花岗小学一年级的墙报展示)
袁师姐说完后向我们展示了新生的板报,从精细的做工中不难看出师姐花费的心血。师姐露出满意的笑容,继续回忆道,“当时的心情是很忐忑的,基本上老师们都不认识。”但是,师姐很快便融入了这个环境之中。“我们学校很有人情味,有很多热心的老师会帮助你,遇到一些自己不懂的地方,她不会去骂你,反而是温馨地提示你。学校的老教师正如自己的老师一样,从不会到熟练,一点一滴地指导自己,不管多久多难都很热心地教你,他们是从心底里希望看到自己成长,我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任教三年期间,袁师姐积累了许多经验。管理班级,教书育人,更得心应手了。“低年级比较锻炼人,高年级是不需要教很多常规的东西,完全不需要操心的。只要在低年级摸爬打滚一两年,就自然而然知道高年级如何教了,所以新老师一般会任教低年级。”

(袁师姐与她的学生们)
看得出来,袁师姐对自己的工作信心满满。“低年级会有很多琐碎的事情,例如老师要端着饭来看着学生吃,课间会有小朋友说:老师他打我,老师我的水洒了,老师他洒饭了……”不过,师姐认为琐事更能锤炼一位老师,尽管确实会有心烦意乱的时候。
当然,有满满的经验,也有难忘的经历。“我之前带过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小孩,经常摔桌子摔椅子。在带他的那两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跟他讲道理。这位小朋友以前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现在却很会为别人着想。”袁师姐讲述时,眼神里透出一丝作为老师的骄傲与自豪,“看到一个小孩从起初的调皮任性,然后慢慢地成长起来,对老师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也是我最难忘的事情。”帮助别人成长,也许在师者的眼里,是人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理论与实践并重
采访即将结束时,袁师姐向师范方向的师弟师妹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经验。“首先,可以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其他老师是如何管理班级和把控课堂的;其次,,入学一开始便要教好小孩子的常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恩威并施的形象。”师姐强调为师者就应该多接触,多模仿,不懂之处一定要细心请教。
对于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发展,袁师姐概括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当今社会,资历还是很重要的,切记不要荒废了大学时光。因为你们现在最有空,等以后工作了,大概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了。”
关于专业知识的应用与教学工作实践,袁师姐有自己一番独特的看法。“在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大多数都是理论,但是在教学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经验。但是,不可否认这些理论没用,只是在实践方面它的作用可能并不大。”除此之外,袁师姐还分享了另一个心得。“小学老师要写论文,这时候课堂的理论就派上用场了。如果这篇论文有很多心理学或教育学的理论,不全是案例和经验总结,论文的档次会更高,内容也会更加出彩。教师有很多论文比赛,假若拿奖了对自己以后评职称也有很大的帮助。换话句说,其实理论和实践都重要,不过具体要看哪个领域。”
天色渐变,转眼间与袁师姐的畅谈就结束了。待到桂花盛开之时,想必就能看到袁师姐忙碌的身影了。此番桂花岗之旅,收获良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句话的含义。倾听袁师姐的往事,也成为了我们大学时光里一件难忘的往事。

(实践队队员与袁师姐的合影)
(文字记者:梁宇轩 摄影记者:曾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