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暑期校友寻访|寻访优秀校友龚冬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8-22 浏览次数:

个人简介

龚冬华,广东韶关人,广州大学2005届校友,2001.09-2005.06就读于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教育),2005.07-2007.7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高中支教(“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2007.08-2010.11在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高中留校任教,2010.12-2015.01在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人民政府工作,2015.02-2018.02 始兴县委组织部工作,2018.03-至今 在始兴县顿岗镇人民政府工作。曾获得“中国志愿者银奖”、龙州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现任始兴县顿岗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8月5日,我们如约在广州正佳广场与龚冬华校友见面,并开始了采访。如预期一样,龚师兄随和健谈,与我们分享了他青春往事的点点滴滴,人生之路上的重要转折,以及许多宝贵的经验箴言。身为党员,龚师兄虽然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但他始终都践行着奉献精神:无论是毕业之际选择参加西部计划,奔赴边地支教,还是因故不得不走下讲台,返乡深入基层,做一名服务群众的公务员,他都始终不忘初心,奉献自己。

(龚师兄接受采访)

一、追忆大学生活,怀念青春情谊

青春,好像对于很多人来说,永远是一个美好的字眼。龚师兄也不例外。“留恋”“快乐”“无忧无虑”是龚师兄概括他的大学生活的三个词。和现在不同,那时的广大有五个校区。大学四年里,他分别在龙洞校区、麓湖校区 、桂花岗校区三个校区生活与学习。回忆起在龙洞的校园生活——同一级的男生们一起打篮球、打水洗澡,无忧无虑,浸润在简单纯粹的同学情谊之中。在大一的时候他曾和同学一起去了清远旅游,他回忆说,那时来自全省各地的年轻人出去一块游玩,到了晚上还有篝火晚会,是很开心的经历。

除了与同学在一起的快乐而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专业知识上的习得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也是龚师兄在广大四年必不可少的重要构件。采访开始之前,龚师兄还多次提及到了他当年的辅导员吕延明老师,也用手机向我们展示了他收藏的多年前的毕业合照,指出了当年教过他的一位位老师:冯健生、冉东平、纪德君……他们如今的模样也许已经被岁月悄悄改变,与照片有所不同,但他们为人师表的风采,在作为学生的龚师兄的记忆中,依然鲜活,恍若昨昔。正是有一位位恩师在他大学四年里的传道受业解惑,才使他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等到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作用也更加明显:一是身为公务员需要为办公室撰写很多上报到各级部门的材料,因此而有了专业上的优势;二则是拓宽了他思考东西、看待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有深度,个人身上的气质也得到了培养。

(龚师兄回忆大学生活)

龚师兄透露说,毕业后,他回过大学城两次,找他当年的辅导员吕延明老师聊过。而相比起他大学时生活过的校区,他感慨着大学城校区环境条件的舒适和学习氛围的浓厚。

在广大的四年,龚师兄拥有着许多美好难忘的青春回忆,它们烙印在他的心上,也成为了一根看不见的引绳,牵动着他对母校的挂念。

龚冬华校友说,刚毕业的几年他会经常关注学校网站的信息,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到现在,他则一直关注着校友公众号的推文。

二、青春热血,梦植边关

如果说,大学四年是人生的象牙塔,那么当换上学士服,迎来毕业季的那一刻,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就面临着重大的抉择,前路往往是茫茫而不可知的。大四那一年,龚师兄做出了给他人生留下深刻影响的选择——成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而他的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留在广州淘金。他说,虽然旁人可能会觉得放弃留在广州这个遍地是机会的城市而选择赴祖国南疆边陲贫困县支教是挺伟大的行为,但在他看来,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其实都只是个人选择而已。

他说,当时决定参加的原因有:一是作为党员,响应组织的号,想要帮助贫穷的孩子实现接受教育的梦想,支援西部,奉献力量;二是想要去外省看看,锻炼自己;三则是受一位历史系的师姐影响,听说了很多关于西部支教的事情,于是心生向往。其实,龚冬华校友从小就有教师梦,在校期间也会兼职家教。除了可以贴补家用以外,还可以增长教学经验。他还回忆到2003年非典时期对他而言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他冒着“危险”打公交车外出去做家教,被宿舍的同学说“不怕死”。

初到龙州高中,龚师兄就在教学上了遇到困难,因为学生很多没有求知的愿望,厌学情绪严重,知识基础也差,比如数理化对他们来说很困难,不过语文还可以。于是在教学上,他便试着用多元有趣的方式、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与教学有关的课外知识和趣味性的东西,寓教于乐,比如给学生猜谜语、对对联、脑筋急转弯、成语接龙、讲些有趣的典故或者历史文学故事,这些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至于与学生的关系,因为和学生相差六七岁,龚师兄像朋友一样与他们相处,他还将广东的一些新信息带给学生,自费帮学生订阅优秀杂志报刊,启发他们的思维,还与学生用QQ联系交流,私下经常找他们谈心。随着与学生交流交往的深入,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不断加深。学生们喜欢这个与他们年纪相仿、如朋友一样的老师,也喜欢他生动有趣的课堂,这样下来,原本厌学、纪律散乱的学生们渐渐提高了学习兴趣,也能够服从老师的管理了。

在教学方式上的敢于创新以及亦师亦友的师生相处方式给龚师兄带来了理想的效果。据当地报纸报道,在他所教的两个班中,龚师兄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区、市、县的竞赛,都拿到了奖项,所教班级的语文平均分一直排在年级的前茅,兼教一期的理科班在期考的语文成绩,还超过一些文科班。他身为班主任带领下的班级,扭转了班风学风差、纪律差的局面,被评为“文明班级”,还在学校篮球、足球赛中还摘取了桂冠。他带了3年的学生有2/3考上了大学。他的优秀教学事迹也被当地的报纸所报道(见《左江日报》2008年9月23日期《把青春留给边关教育事业——记年轻“教师”龚冬华》、《今日龙州》2010年9月10日期《一位边疆支教教师的圆梦之旅》)

虽已不在支教教师的岗位上,但师生情谊不断。龚师兄说,他现在仍和一些学生保持联系,有当兵退伍的学生回来后还来看望过他。

龚师兄在龙州中学待了5年,而实际上,志愿者的服务期只有一年,他最初的想法也是只留一年,就回到家乡。但是一年过后,他的想法改变,于是又延长了一年的服务期。教满了2年,他又由于舍不得学生,想要陪他们走完高中,就选择继续留下,即使留下的代价是变成没有编制的“代课老师”和只有五六百块的国家补贴。直到2010年,父亲生病,而在2007年,他的母亲就因脑溢血去世,但他因身在异乡无法陪伴母亲最后一程。如此,百般权衡思虑之后,他觉得应该回家多陪伴父亲,再加上当时的支教还没有落实正式编制,两个原因迫使他不得不放弃扎根边关的决定,返回家乡。返回家乡后,因为公务员的工作已经定下,所以他也就没有继续踏上教师这条路了。

三、生涯转折点:生离死别后的抉择

2010年是经历生离死别的一年,是龚师兄人生面临又一次重要抉择的一年。虽然最终,扎根边关的决定不得不放弃,但“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经历确实无形中深深影响着他,虽然公务员不是他原本的梦想,但公务员的工作也给他的人生开启了一种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更加复杂,压力更大,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和意义。

作为普通的基层公务员,工作特点就是按部就班,听从上级指挥,不需要自己动很多脑筋。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拉家常,倾听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比如一些基建工程,像农田灌溉,增地建设等。而现在因为升迁已经进入领导层了,工作是以管人为主,管党员干部、管人才,但是这样的工作要想的就不只是“怎么做”,还有“要怎么做好”,工作压力不比科研工作小。

(龚师兄的工作照)

从事过教师和公务员两种工作,相比之下,龚师兄坦言说,他还是更加喜欢当教师的感觉,一是教师是从小的梦想,二是学校的工作环境更单纯。而做公务员的话,更多接触的是社会,社会各类事情更复杂。不过在公务员岗位上的这几年的工作,也让他更能体会基层工作的辛苦,更加实在地服务人民群众。

不过总的来说,无论是作为在边关教育事业奉献自己,还是在家乡基层服务群众,教师和公务员两种职业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服务,发挥自己的价值,用自己的能力一点点让社会让祖国变得更好,哪怕只是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落里。

 

采访尾声,龚师兄结合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和经验,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给了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

首先一定要专业学扎实了,以自己来说,工作后专业学习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思考问题更有深度,能够培养个人的性质,写东西和看待东西的角度要会很不一样。像公务员的工作的话,办公室里有很多需要报送到部门的材料要写,这就有了中文的用武之地。

中文专业自然是要尽量多读书,但不能死读书,做读书笔记时可以先把书通读一遍再记要点,并随手写感悟。

如果有条件建议深造,继续读研读博,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一专业只是本科的学习还太泛,不够深入,很难学到精髓。同时也要学习处理好人际关系,多参加校园活动能够有所帮助,在活动中能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再有就是要磨练自己的性格,尽量保持开朗的性格。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待人真诚,不要私心太重。开朗的性格和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建议有机会有条件多出去走走,去其他的省份其他的地方看看不同的生活和世界。

对于工作规划,他建议道:首先还是要看个人兴趣,自己更喜欢在什么样的地方工作,更期待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在企业的工作更能发挥个人的才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话就比较按部就班,比较稳定。但是有时候个人兴趣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比如家庭情况等,这就要慎重考虑选择,走哪条路最后都是靠自己的选择。但是其实,每份工作都有自己的魅力,可能一开始不是理想的工作,但后面做起来慢慢适应,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

(龚师兄与实践队队员的合影)

最后,龚师兄也给广州大学未来的发展和广大学子送上了祝福,希望师弟师妹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字记者:黄钰涵 摄影记者:廖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