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号 |
名称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 |
时间 |
论文 |
1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分析性思维 |
沙红兵 |
中国社会科学 |
202012 |
2 |
《〈状江南〉的艺术创新及其诗史意义——兼论敦煌〈泳廿四节气诗〉的性质与写作时间》 |
戴伟华 |
文学评论 |
202005 |
3 |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窄化”现象 |
付祥喜 |
文学评论 |
202011 |
4 |
奥斯维辛之后的诗——兼论策兰与阿多诺的文案 |
陶东风 |
文艺研究 |
202012 |
5 |
跨域想象/实践中的“不可靠叙述”与“女性讲史者”——重读电影《黄金时代》 |
盖琪 |
文艺研究 |
202009 |
6 |
文集校笺见笃实,诗画融通出新裁——吴企明教授访谈录 |
戴一菲 |
文艺研究 |
202001 |
7 |
关于说唱文学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的思考 |
纪德君 |
文学遗产 |
202011 |
8 |
由景入情:论士人游风对晚明戏曲的影响 |
杨骥 |
文艺理论研究 |
202007 |
9 |
沈从文复李恺玲的一封佚信考释 |
付祥喜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2005 |
10 |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
李茂增 |
光明日报 |
20200122 |
11 |
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 |
纪德君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2010 |
12 |
从“洋小姐”到“国民母亲”:林楚楚的跨文化表演实践(1926—1937) |
张颖 |
当代电影 |
202007 |
13 |
论《长生殿》的三个日译本 |
仝婉澄 |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
202006 |
14 |
穿越语境的话语甲胄——《波动》长江本及其衍生本考述 |
李建立 |
文艺争鸣 |
202006 |
15 |
当代文学史分期讨论中的几个“心结” |
李建立 |
文艺争鸣 |
202012 |
16 |
电影智能推荐算法的潜在文化影响 |
王晓通 |
电影艺术 |
202001 |
17 |
当代中国电影国家话语的演变 |
陶东风 |
电影艺术 |
202001 |
18 |
近现代广州电影业发展轨迹的初探(1903—1949) |
夏巨富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02012 |
19 |
王湾《次北固山下》诗学史意义的确立——兼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政治寓意 |
戴伟华 |
中山大学学报 |
202002 |
20 |
晚清广府文学的涉外书写及其文化诉求 |
金琼 |
学术研究 |
202003 |
21 |
试论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 |
纪德君 |
学术研究 |
202005 |
22 |
新文科新在何处 |
陶东风 |
探索与争鸣 |
202002 |
23 |
从民族主义到工农革命 |
李茂增 |
人文杂志 |
202006 |
24 |
新时期初期的“外国文学”形象——对《外国文艺》创刊号的研究 |
李建立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001 |
25 |
新式学生与清末民初短篇小说文体的演进——以革新前《小说月报》为中心 |
江曙 |
明清小说研究 |
202001 |
26 |
李泽厚“情本体”美学思想的儒学根基 |
肖建华 |
中国文学研究 |
202003 |
27 |
集体署名的文献如何入全集之我见 |
付祥喜 |
现代中文学刊 |
202004 |
28 |
北岛致哑默七封书信校释 |
李建立 |
现代中文学刊 |
202006 |
29 |
泰剧中国粉丝的隐秘快感与跨国文化幻想 |
张颖 |
文化研究 |
202005 |
30 |
新主流影视:历史位置、问题意识与使命意识 |
盖琪 |
编辑之友 |
202005 |
31 |
历史祛魅、英雄重构与身份追寻——论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战争书写 |
彭贵昌 |
湘潭大学学报 |
202003 |
32 |
后经典叙事学视野下西方文学旅行叙事:评《美国19世纪经典文学中的旅行叙事研究》 |
张连桥 |
文学跨学科研究 |
202009 |
33 |
蓬莱、方丈和瀛洲三神山命名的含义 |
杜玉俭 |
世界宗教文化 |
202006 |
34 |
罪感、疾病与创伤记忆书写——重读《认罪书》 |
吕鹤颖 |
当代文坛 |
202101 |
35 |
清宫传奇大戏《锋剑春秋》考论 |
杨骥 |
中华戏曲 |
202002 |
36 |
曲称“乐府”现象论考 |
杨骥 |
乐府学 |
202002 |
37 |
东周金文释证三则 |
禤健聪 |
中国文字研究 |
202001 |
38 |
“畴”“俦”字词关系辨考 |
谢国剑 |
中国文字研究 |
202002 |
39 |
说《滕王阁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谢国剑 |
励耘语言学刊 |
202002 |
40 |
上古—中古汉语“其_S”结构的演变——兼论第三身代词“其”的产生过程 |
龚波 |
语言科学 |
202002 |
41 |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register based on the Menzerath-Altmann law and text clustering |
侯仁魁 |
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 |
202004 |
42 |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and genre varieties of Chinese: A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pproach based on comparable balanced corpora |
侯仁魁 |
Natural Language Engineering |
202011 |
43 |
晏公信仰与道教、国家祭祀关系研究 |
王元林 |
世界宗教研究 |
202008 |
44 |
生、熟之间:明代“差发马”与河湟洮岷地方秩序的变迁 |
褚宁 |
暨南史学 |
202001 |
45 |
跨区域联动:抗战前夕粤湘鄂赣四省特产联合展览会研究 |
夏巨富 |
江西社会科学 |
202002 |
著作 |
1 |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 |
陶东风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005 |
2 |
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 |
纪德君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010 |
3 |
中国诗歌研究史·唐代卷 |
吴相洲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2009 |
4 |
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 |
屈哨兵 王海兰 马喆 |
商务印书馆 |
202006 |
5 |
北美“留学生作家群”后期写作研究 |
彭贵昌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004 |
6 |
乐府续集 |
吴相洲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2010 |
7 |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19 |
吴相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012 |
8 |
连州碑刻集 |
王元林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2004 |
9 |
隋唐五代十国海上丝绸之路史 |
王元林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202007 |
10 |
语用新论:语言模因论文选 |
戴仲平 |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
202011 |
11 |
中华文化名著导论 |
王睿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012 |
12 |
都市先锋:张欣创作研究专集 |
陈咏红 |
花城出版社 |
202003 |
13 |
转化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
纪德君 刘庆华 温小君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006 |
14 |
文化研究第38辑 |
陶东风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005 |
15 |
文化研究第40辑 |
陶东风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010 |
16 |
文学思想研究 |
沙红兵 |
三联书店 |
202010 |
17 |
广府文化 |
纪德君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