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第二十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暨数字化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全程采用线上会议,会议由广州大学文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主办。来自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29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开幕式由广州大学教授纪德君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周文业、复旦大学教授罗书华、广州大学教授纪德君分别致辞。
本次研讨会议题集中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研究,特色议题为中国古代说唱文学文献的数字化工作,也有部分论文关注戏曲曲艺现状发展。可分五类:
1.小说戏曲文献数字化
通过相关论文可以了解目前海内外小说戏曲文献数字化工程的进展情况和实际问题。荒木达雄《东京大学藏《水浒传》版本数字化计划现状》介绍了东大附属图书馆进行小说版本数字化工程时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如何平衡满足版本研究需要与控制数字化难度、提高使用者便利三者关系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周文业《古代小说数字化二十年》介绍20余年来古代小说版本数字化的工作经验,对20年来投身小说版本数字化研究的学人、学术活动、学术出版做了全景记录,并汇集经典小说文献版本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2.小说戏曲文献的文本形成
相关论文充分利用小说戏曲的内部和外部证据,对小说戏曲文献的文本形成和文本定型过程进行考论。金文京《《水浒传》招安中开读诏书考》从唐宋金元现实招安仪式的程式出发,认为小说中“梁山泊三次招安”的核心情节存在一个较长的文本定型过程。中川谕《关于九州大学所藏二十卷本《三国志传》》通过小说文本和插图的比对,对九州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两种《三国演义》的版本系统提出新的看法。中原理惠《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版本考》结合近年新发现的日藏一百二十回本相关资料,对日本近世及近現代《水浒传》版本做了全面整理。关静《《类说》天启刻本之生成与明代后期的书籍刊刻》、陈琳静《<子不语>与<阅微草堂笔记>著作时间先后试析》、武迪《新见国图藏陈其泰评<绣像红楼梦>考论》、杨莹莹《程甲本<红楼梦>独有文字探析》、陈旭耀《<新刊合併王實甫西厢記>之底本考》等文章立足文本比较方法,利用文本内证比较、作家行迹考证的具体方式,回归文本生成语境,细致还原文献文本写作刊刻过程。张长彬、仝婉澄《论队舞与北杂剧之关系》讨论北杂剧文本生成与队舞表演形态的关系,展现打通戏剧形态与戏剧文献研究的新思路。
3.小说戏曲文献介绍与考论
盛志梅《论谭正璧对讲唱文学的研究与贡献》将谭正璧对讲唱文学研究的贡献归纳为三方面:一是将讲唱文学纳入到文学史的写作框架之中;二是搜集关于讲唱文学的文献资料;三是就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追根溯源,进行俗文学的作者、源流、本事等专题研究,对说唱文学研究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张祝平《中国行旅取经故事的斗龙与波斯细密画行旅故事屠龙》对中国斗龙故事进行了跨文化比较分析。柯混瀚《汉学视域下的日本明治汉文小说发展述略》还原日本明治汉文小说发展的“汉学”背景,强调广义汉学文化作为东亚汉文小说研究的重要参照。赵俊杰《中国近代史“新小说”初探》、李万营《新见全本《改制皮黄新词》考》、邓雷《清代建阳系刊本小说刍议》还原小说文本生成语境,关注新旧文化交替之际的特殊小说戏曲文本,探讨清代以来小说、戏曲创作、出版领域的新变。蓝颖《十九世纪英文历史文献中关于加州华人戏剧记录》系统搜集整理19世纪英文历史文献中的加州华人演剧、观剧及戏剧生态的相关记录。周丹杰《论广东大棚戏的特点及与木鱼书、粤剧之关系》、李继明《香港五桂堂“正字南音”考论》、徐巧越《百年书缘——明刊《花笺记》的西传与文献发现》、邓海涛《粤调说唱的“第三类接触”》等论文关注岭南戏曲曲艺文献,将文本与舞台、版本与历史结合,挖掘地方文献包含的特殊戏剧史、曲艺史问题。
4.小说戏曲创作评点改编
李慧《《审音鉴古录》及其折子戏改编——以“离魂”为例》、张丽娟《《高文举》剧本展演探究》、李奎、王相元《 “封神”故事的跨文體互動探析——以常熟寶卷爲考察對象》立足说唱和戏剧艺术的场上特征,分析经典文本的舞台化和跨文体改编问题。许军杰《“红楼画”的普遍“误读”与“重构”现象刍议——纪念程甲本暨“红楼画”诞生230周年》从艺术学角度关注文本叙事与图像呈现之间的离合。刘雪莲《<平山冷燕>二种评点本的叙事理论及价值》、何亮《论唐小说家创作主体意识对叙事文本的渗透》、张惠《谁谓伤心画不成:曹雪芹创作与人生的双重色调》、高树伟《重论脂砚斋与畸笏叟之关系》关注小说作者、评点者的叙事特点,对经典问题进行再讨论。
5.其他(戏曲曲艺发展现实问题)
齐慧源《江苏靖江民间宝卷说唱艺术现状调查与分析》将说唱文献置于活态传承环境,关注民间口头说唱文艺的文本、程式与其社会功能、传承现状的有机联系。
会议报告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海外小说戏曲文献的发现与研究;二是利用版本文献解决小说史、戏曲史问题;三是从文献刊刻出版角度考察小说戏曲文献的文化生态;四是小说戏曲图像文献的解读与应用;五是地方戏曲曲艺文献研究的继续深入。
闭幕式上,广州大学李舜华教授作学术总结,首都师范大学周文业教授做闭幕致辞,指出这是一次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术会议,与会学者发表了许多新颖独到的、有创新性与启迪性的见解,尤其是年轻学者已成为小说戏曲暨数字化研究的主力军,这使我们对小说戏曲暨数字化研究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相信小说戏曲暨数字化研究一定能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江曙 陈艳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