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老师和评委老师合影留念)
11月2日下午两点,人文学院2021年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在文逸楼227拉开帷幕。此次青年教师竞赛继承了学院传统,前期准备充分,经过各系精心组织、选拔推荐,共有8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现场竞赛。赛场上,青年教师展现了扎实的学术素养和优秀的教学技能。担任本次竞赛的评委有:王琼书记、李茂增副院长、马喆副院长、校督导王凤霞教授,院督导哈迎飞教授、徐奇堂副教授。
王琼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并尽力为青年教师提供好的资源平台。同时,青年教师也在教学、科研、学院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她鼓励青年教师继续努力。
张诗洋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经典戏剧名著《赵氏孤儿》的母题研究,并从《赵氏孤儿》的不断改编中分析其原因,一是有着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二是代表着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兼有的戏剧往往会被反复改编,不断再创造,我们可以将中国和国外的改编进行对比,感受原著和改编之间所形成的张力。王文豪老师从广州人吵架的特殊语言“咩啊~”引入,生动有趣地为我们讲述了语言与语言的故事——语言接触,详细地阐释了语言接触的定义和经济、文化、政治和地理等等复杂因素对其的综合作用。

梁盼盼老师带来的主题是新时期小说研究的第六讲,即铁凝的《玫瑰门》,她以时间顺序为讲授线索,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人物形象变化进行分析和聚焦其中一个角色苏眉的日常生活体验。王隽老师引领大家将目光投向最早的诗歌作品《诗经》,为我们深情讲述“水”边的爱情,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如《周南·关雎》《卫风·淇奥》等,分别归纳为爱情的三种不同状态,并深刻阐释了“水”作为一个常见的审美意象的原因。

陈燕芳老师清晰简洁地介绍了昆曲与昆剧的区别,进一步从文体和音乐的双重意义上赏析昆曲,并带来了《浪淘沙 渭城曲》昆曲的音频欣赏。江曙老师从当下热词“内卷”引出唐朝的科举制度,进而生动介绍了“三融合”后出现的“四不像”文体,最后解读了唐传奇的成就,是位列唐诗之后的第二优秀文体。

了解了唐朝优秀的唐传奇文学作品,我们在于笛老师的历史课堂上更深入地认识安史之乱,老师从其爆发的三个背景——“府兵制的衰落”“外重内轻”和“重用蕃将,委以重权”及安史之乱的影响两方面深入探讨。最后一位选手杨柳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新诗的时代背景,并介绍诗人徐志摩的生平,最后从爱情的角度带领我们欣赏徐志摩的《偶然》,他的深情朗诵让我们仿佛回到那个年代,体悟到诗人的婉转情思。

八位老师的精彩讲授结束后,评委王凤霞教授和哈迎飞教授对选手的表现给予了细致的点评。她们肯定了青年教师具有极强的专业素养,很好地展现了人文学院老师应该具备的风采和气度,且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心学生,与学生心连心;参赛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教态自然,表现为通过或提问或讲故事等方式引入课堂,切入点都各有特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上也有注重区分;更为难得的是,很多老师都将学术前沿的教学成果在融进自己的心得后转化为教学资源,在授课中让学生和老师携手共进。但同时,评委也指出,好老师和好学者不一定是好赛手,参赛者要在选择作品的方面更精细地打磨自己,以增强感染力。青年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体现价值的引导和情感的熏陶。

至此,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圆满完成,希望青年教师们在互相交流借鉴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未来在讲台上绽放更明亮的光芒。
获奖者名单(按音序排列):
一等奖:杨柳
二等奖:王文豪 张诗洋
三等奖:陈燕芳 江曙 梁盼盼 王隽 于笛
文字编辑:杨雯婷、李家玉、何依婷
摄影:李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