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课,才能脱颖而出?”
“我们来上一堂接力课!”
2023年12月14日晚,夜色宁静,广州大学文清楼304室却热闹非凡、座无虚席,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213班的语文课程实践技能课课堂如火如荼,氛围活跃、热烈。这堂“特殊的课”不仅吸引了其他班的同学前来蹭课,还吸引了我院邓宇英老师、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张蜀青老师前来观摩学习。
本次课堂采取“双师”联合接力上课的形式,课堂主题为“说课训练与评议”,别开生面的知识传递方式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上课热情。课堂前半部分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丁之境教授授课,后半部分由广州中学语文学科组组长、广州市语文特约教研员王珂老师主导,两位老师的联合授课为学生们带来了难忘的学习体验。
(丁之境教授和王珂老师联合授课)
立足“学”,夯实理论基础。伴着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丁之境老师从“什么是说课”入手,系统为同学们讲解了说课的概念、适用场景、阶段、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等。丁老师指出,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在已经掌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表述等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同学们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更要重视“说给谁听”。

(学生与丁老师共同探讨思考题)
丁老师借助两个思考题,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例子引导同学们大胆说,激发了现场思考的热潮,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共同探讨中明确了预设型说课与反思型说课的不同、说课与模拟教学的不同。

(王珂老师授课)
实践“练”,搭建试炼舞台。王珂老师以“一堂好课,让你脱颖而出”为切入口,充分勾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王珂老师设计了五个实践操作任务:比较新入职教师之间说课的异同点、比较新入职教师与资深教师说课之异、如何抓住文本核心进行有效说课、小组合作完成优质说课稿一份、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课堂上,王珂老师分享了许多真实案例,诙谐的语言引得同学们笑声不断,也让同学们深入思考“说好课”的重要性。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王珂老师指出,思维的起点是一个人习得的体现,思维的发展是适应教与学的需求,提高说课的质量要找准契合点、打通壁垒。

(王珂老师与同学们交流沟通)
在课堂实践环节中,王珂老师引导同学们关注方法的运用,并进行限时为25分钟的小组说课准备。“模拟正式开始,同学们抓紧时间。”随着计时启动,教室里充斥着紧张的气息,现场讨论热火朝天,同学们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学习的热情,交流各种观点和想法,强化知识的实践运用。曾祥鹏、石英姿、彭茵、何俊轩四位同学代表小组上台进行分享,台下的同学针对他们的说课设计进行评议,王珂老师进行详细点评与解答。通过五个实践活动,同学们学习到了说好课的方法和策略。


(小组代表展示)
勤于“问”,促进知识深化。课后,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询问王珂老师相关问题,王珂老师耐心回答、用心指导。师生共同研讨,拓宽了课堂互动的深度和广度。

(同学们和王珂老师课后交流)
基于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在广东省启动新一轮“新师范”建设,广州大学振兴教师教育的背景下,人文学院汉语言师范专业以卓越语文教师培养为导向,优化双导师协同教学模式,实施师范生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请进来、走出去、训与赛”系列活动。“语文课程实践技能”作为一门师范教育的实训性必修课程,引入中学语文名师和高校学科教学法教师联合授课,探索嵌入课程的双导师协同教学模式。通过一堂“接力课”,丁之境老师带领同学们系统学,搭建理论框架,在深学细悟中把握精髓要义;王珂老师指导大家落地学,提供尝试机会,在实践行动中促进知识转化。活动立足人文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以双师联合授课的形式,实现中学与大学的双线联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效果。
课程结束,师生们意犹未尽,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教学很有用,希望该类课程能够形成一个系列。
“如果该类课程能够形成一个系列,我认为,师范生的在校学习将更具现实紧迫性和实践必要性,而这些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我们未来实战的优势所在。”来自汉语213班的陈慧静同学高度评价了本次课堂的双师共上一课的形式。她提及丁老师对“说课”涉及的基本概念作了介绍,又以两大思考题启发师范生对何为“说课”进行深入理解,最后指明说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让学生对说课的要求和重点有了整体认知。王老师的实践环节设计五大任务,一方面,将丁老师所讲授的概念进行了场景化和实战化;另一方面,通过说课案例分析、说课设计实践,促进了“说课”技巧方法的内化与提升。大学老师与中学一线老师联合授课的模式,对于师范生的认知深广度和技能素质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帮助。
同为汉语213班的陈海奋同学说:“第一次上两位老师一起合作的课,这节课不仅让我了解了说课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对说课进行实践和训练。这堂课真的打开了我的新视野,让我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即将要走进社会的新手教师的身份进行学习。”她表示,在王珂老师对比四个新手教师说课稿的不同之后,她也逐步理解了丁老师一开始的说课原则以及要求,并且能够在这四个老师的案例中清楚和明白说课一定要做好统筹全局的准备。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陈海奋同学所在的小组因没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握住文本的核心,导致说课设计停滞不前,王珂老师建议她们小组可以先找出三篇课文的共同之处,以此为切入点推进教学流程。课后,陈海奋同学打算尝试写一个说课稿,对这堂课学到的技能进行训练。
来自汉语212班的黄俊皓同学也分享了他的课堂感受,他表示:“这是我人生中上的第一节‘接力课’。如果说大学的老师更注重理论研究、中学老师更擅长教学实践,那么这节别开生面的‘接力课’就直接打破了隔离在理论与实践中的那一层壁垒。”黄俊皓同学认为,结合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往往会以一种更完整、更有实用性的样态展示在学生面前,也即是:如果只关注理论,我们学生在走上讲台后并不会如何操作;但只关注实践,我们在照搬方法的情况下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如此操作。因此,丁老师和王老师这节接力课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双师接力”、“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堂,才应该是大学师范专业未来应有的教育形态。对此,他表示非常期待有更多这样精彩的“双师”课堂。
……
在丁之境老师的精心组织策划、王珂老师的辛勤付出、现场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本次双师接力的语文课程实践技能课完美结束。这堂特殊的接力课,以有趣的课堂形式、幽默的讲课风格和精湛的授课技巧收获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与高度喜爱。既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又能掌握具体应用,如此新颖有趣、高效实用的课堂,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期待下一堂“特殊的课”!
日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将继续以卓越语文教师培养为导向,推动“请进来、走出去、训与赛”系列活动开展,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推进教学改革,健全师范人才培养机制,提供能让师范生真学深学、即行笃行的创新实用课程。
撰稿:许烨淇
摄影:许烨淇 黄俊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