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成果 -> 正文

本科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五育并举”全学段全覆盖育人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3-28 浏览次数:

成果完成人:

屈哨兵、聂衍刚、马凤岐、刘瑾、禤健聪、黄志凯、温志昌、刘雪明、蔡忠兵、祝振军、朱丹丹、汤晓蒙

 

成果简介:

高校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简称“五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五育”自提出之初便指向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广州大学自2000年7月合并组建以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五次大修,智育体系日臻规范,但特色不够鲜明,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制度安排,但存在目标虚泛、评价缺位、平台抓手单一、参与度低、受益面窄等问题。2015年,学校全面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学使命与办学条件显著变化,构建与学校发展步伐相匹配、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日益迫切。2017年3月,学校召开高水平大学建设人才培养专题会议,提出“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24字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开启“五育并举”全学段全覆盖育人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我校“五育”教育模式,秉承产出导向和学生中心理念,以24字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以德智体美劳五大系列课程体系及文体艺阅劳等五大中心为依托、以“广大五礼”为平台、以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抓手、以“1+13+N”配套制度为保障,贯穿一至四年级全学段、覆盖全体学生,致力于实现所有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该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第一,“五育”目标虚泛、定位模糊问题。“五育”是国家层面既定的教育目标与价值诉求,但各高校如何具体落实,使“五育”可评价,广覆盖、高达成,却面临挑战,存在堵点。我校“24字”人才培养目标,从顶层设计维度明确了“五育”的内涵。该目标既遵循了国家教育方针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普适标准,又突出了个性特征,深刻回答了高校全面育人的使命与担当,引领性和可操作强。

第二,“五育”资源分散、支撑乏力问题。“五育”旨在全面育人。但高校过分强调智育、德育手段单一、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薄弱等问题一直客观存在。通过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组织机构及平台抓手,使“五育”行动路径规范化、制度化,有效解决了“五育”资源配置分散,政策碎片化、支撑乏力等问题,实现“五育”贯穿全学段、覆盖全体学生。第三,“五育”评价缺位、激励不足问题。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全是“五育”落细、落小、落实难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创设“学年礼”平台,以“广大五礼”活动为抓手,研制涵盖“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等五个一级指标的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五育并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以此为抓手,持续推进五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