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日,一场题为“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历史系师范生技能讲座在文清306举行。本次讲座由白云区教育研究院的中学历史教研员廖华红老师主讲,吕慧敏老师主持,历史系19级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之始,廖老师向同学们解读了当下最为热门的“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作为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它的出台对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新要求。其中,对于教师而言,“双减”政策所带来的最直接挑战便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水平将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水平,这就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如何在不增加作业量、不增加时间的情况下,给学生更有效率的校内学习。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廖老师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体内容。

首先,廖老师将视野转移到课堂之中,与同学们探讨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和质量的问题。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不等于学,学不等于学会“的问题,这警示了同学们课堂缺少灵魂、焦点的问题,从而提出应当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要求。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建议·教基[2019] 15号》文件中指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同样体现了课标的重要性。在新版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改革学习质量的路径,为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
其次,廖老师讲述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提出过程。廖老师从教学设计的三个发展阶段入手,层层递进地分析了由不同的教学理论引发的不同教学关系与教学设计的原理,由此同学们了解到当下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设计的模式也因此发生相应改变,由最初的教案演变成学案再到现在所推行的学历案,逐步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为核心,坚持评价先行,以终为始,是一种让评价贯穿教学的逆向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分三个部分制定,分别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以及确定教学过程,这三部分正对应着学生学习要“走向哪里?”、“去到了没有?”和“怎么去?”三个重要的层面。
此外,廖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带大家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当如何实施。以美国内战这一课的内容为例,廖老师梳理了编写教学设计的过程,从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到设计评价任务、确定教学过程、作业检测、学后反思五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细致讲解,最后点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最根本特点就是评价先行于教学活动设计,评价活动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最后,廖老师对在座各位即将走进中学校园、成为历史教师的同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她告诉同学们要做到终身学、反思视角、讲好故事、坚持地做这四个方面,并在走上职业道路后为自己制定生涯规划,坚定不移地往前走。

讲座末尾,吕慧敏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再次向同学们强调了课程目标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当具备相当程度的学科历史理论基础这一关键因素。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向廖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悉心答疑,在思维的碰撞之下同学们对本次讲座的内容理解更进一层。本次讲座为同学们今后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思路和经验,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摄影:李燕姿
撰稿:吴泓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