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9日,一场题为“‘输出为本’教学范示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与备课路径研讨”的历史系师范生技能讲座在文清410举行。本次讲座由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的潘维扬老师主讲,凌彦老师主持,历史系19级与20级所有学生均参与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潘老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从应试教育者到素质教育者的教育道路转变。潘老师从自身经验出发,娓娓道来他的十八年从业经历与思想转变,从而切入本次讲座。

首先,潘老师假设同学们是高中学生,选取了中学历史教材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进行了课程片段试讲。在第一次试讲中,潘老师模仿了传统一线教师授课时“一言堂”的状态,展现了导学案等同学们熟悉的上课形式。在第二次试讲中,潘老师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将教材一个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讲解,展现了新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上课情形。结束两次风格截然不同的试讲后,潘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二者的不同,思考第一次试讲的输入型课堂和第二次试讲的输出型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反思输入型课堂的弊端。
其次,潘老师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认为第一次试讲的输入型课堂是低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次试讲的输出型课堂则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潘老师强调,注重高阶能力的培养并不代表忽视低阶思维如记忆的培养。潘老师认为,应该把知识记忆前置于课堂,将课堂中心放在高阶能力如应用、分析、评鉴甚至是创造的培养,从而使得课堂更加符合“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更加贴合教育部提出的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的目标,达到素质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再次,潘老师进一步解释了如何将“输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的实际课堂教学中。他认为,要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根据课程标准梳理判断出必备知识,精选学科内容,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在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指导下,潘老师认为可以极大的促进课堂氛围活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敢于表达并使学生渐渐具备历史学科素养。
最后,老潘师为同学们展示了他正在思考的一些课题研究的设想思路及推动进程,鼓励有志于从事教师行业的同学要在知识、理念、方法、思维、学生、试卷六个方面做好研究、研究透彻,希望同学们日后在岗位上能常常思考、常常更进、终身学习。

至此,讲座正式内容结束,进入互动环节。同学们就自己的疑惑踊跃提问,潘老师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详细且耐心的解答。随后,凌彦老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并给潘老师颁发了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聘书。讲座圆满结束,同学们在这场生动精彩又知识满满的讲座中收获颇丰。
摄影:赵淑祺、张紫璐
撰稿:张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