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19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线上举行。来自西北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大学、山西大学、黑龙江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湘潭大学、南昌大学、石河子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燕山大学、青岛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的116名优秀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夏令营。

开幕式上,禤健聪院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戴伟华教授以“天地人史”四维诠释了人文学院的学术传统,李茂增副院长、马喆副院长、温小军副教授、王睿副教授介绍了人文学院的学科专业。之后,曾大兴教授以《广州的文学景观与诗词写作》为题,进行了学术讲演。曾教授以越秀山、珠江、石门、六榕寺、花田等景观为线索,通过对历史文人相关诗词的解读,揭示了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向营员们展现了广州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少为人知的另一面。

18日下午,夏令营平行开展了三场讲座。王元林教授为历史组同学做了题为《民间信仰与国家祭祀》的讲座;张颖副教授为文学、戏剧与影视、学科教学(语文)组同学做了题为《我们为什么需要跨艺术研究--以表现主义与西方当代音乐剧为例》的讲座;郭杰老师为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组同学做了题为《语言学都研究什么》的讲座。在问答环节,三位老师对营员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讲座分别由我院杨恒平副教授、李茂增副院长和马喆副院长主持。
18日晚上,在由彭贵昌老师主持的分享与交流活动中,刘丽莹、黄家骏、罗瑾怡、康欣欣、林淑锋、张苏敏、张泽琳和黄晓曼八名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向营员们分享了他们的考研心得和研究生就读阶段的学习体会,并回答了营员们关心的一些问题。
19日上午活动的主题是“展示与测评”,全体营员分成9个小组进行了学术能力展示,测评老师针对营员的展示进行提问和考察。
19日下午的第五场学术讲座由李建立教授主持,哈迎飞教授主讲,题目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晚年写作与早期作品的再解读》。哈教授从中国现代作家晚年写作这一因为现、当代文学史的二分而经常被忽视的文学现象入手,进行回返式的观照,对鲁迅、周作人、老舍等人的早期作品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读。哈教授开阔的学术视野,独到的理论视角,细腻生动的文本细读,赢得了营员们的热烈好评。

闭幕式上,马喆副院长宣读了优秀营员名单;刘丽莹同学代表在读研究生致辞,福建师范大学的孙若瑀同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的牟贝宁同学代表优秀营员发言,禤健聪院长对营员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在夏令营系列活动中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也勉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既要有热情,更要有毅力,还要有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并祝愿同学们在学术之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