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讲座回顾 艺文讲坛第五十五讲 李浩:守先待后,招魂起魄 ——近四十年唐代文学研究的成就、不足与展望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2-02 浏览次数:

11月30日下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艺文讲堂第五十五讲在线上举行。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应邀作《守先待后,招魂起魄——近四十年唐代文学研究的成就、不足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校内外师生近三百人参加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禤健聪院长主持,戴伟华教授与谈。

李浩教授以居高临下的视野,从成就与实绩、问题与困惑、期待与展望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唐代文学研究进行了全景式勾勒。



李浩教授首先回顾了唐代文学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其中文献整理涉及传世典籍整理、新出土文献整理、海外汉文文献整理等,学术研究则包括断代文学史书写、专题研究、数据库建设等。李浩教授以“骄人”二字评价四十年来唐代文学研究的成绩,认为这些成果为新一代学人“招魂起魄”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问题与困惑部分,李教授指出了唐代文学研究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新一代学人该如何继承先辈事业?针对新出土文献逐步减少的现实,如何深化新文献研究?古典文学研究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做出新突破?结合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李浩教授对未来唐代文学研究进行了建言与展望。他鼓励新一代学者一方面要开拓新视野,向相邻学科学习,关注中外比较研究,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新技术,利用网络和大数据,让技术为传统文学研究注入新血液。李浩教授特别区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三种研究模式——发现、发明和集成,并呼吁未来涌现更多“发明式”成果。

 


戴伟华教授赞扬了李教授亲和的姿态、实在的学风和宽广的格局。在互动环节中,针对听众提出的如何看待“中国周边学”以及“是否需要打破国别的古典文学研究”等问题,李教授和戴教授各自作了富有启发的回应。禤院长对李教授的演讲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青年学子能站在先贤肩膀上,创造新时代下的新成绩。

                                           (康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