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儒雅之风,飘逸之境------对话优秀校友丁之境畅谈文学人生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8-01 浏览次数:

丁之境,我校中文系2001届毕业生,广州大学首届十佳学生。现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担任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教学处主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荣获全国中学语文“教改新星”、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等荣誉称号。

 

    从农讲所B出口出来,绿意掩映中一组红砖白瓦的建筑群映入眼帘,“广东实验中学”六个字格外醒目。走进这所国内知名的省级重点中学,丁之境校友已在校门处等候我们。

 

“很怀念那个没有桂花树的桂花岗”

    谈起大学生活,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没有桂花树的桂花岗,一切都是那么值得怀念。丁之境校友调侃自己从小偏科,语文成绩一直是最好的,尤其是在作文方面。个人兴趣所致,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上,他不分学校,从头到尾都填了中文系。正是这份对中文的热爱和执着,让他的才华和能力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得以展现和提高。丁之境校友曾担任校报学生主编,那些用笔记录校园点滴,和编辑部同学讨论新闻选题,通宵在编辑部排版、校对稿件的日子是他珍贵的大学记忆。大三的时候,丁之境校友辞去校报的工作回到系里担任了学生会主席。

    提起大学的课堂,他说:“当你不能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你会怀念大学时静静地听老师讲课的美好时光。”回忆的话题挡不住,没有“最”怀念,记得的都是点点滴滴的美好。

    而后,丁之境校友谈起了他曾经的师长。他说,教美学的罗宏老师是一位很潇洒很有个性的老师,罗老师上课时喜欢抽烟,第一排的同学在烟雾绕缭中仍听得如痴如醉,时至今日,同学们谈起罗老师的课仍念念不忘。现已退休教修辞学的刘凤玲老师的课,启发了他完成了毕业论文《“玉”族词语的文化透视》的写作,后来,这篇论文在《广州大学学报》上发表,还被评为当年的“优秀毕业论文”奖。还有当年力劝他回系里担任学生会主席谢东旭书记,像姐姐一样关爱他的辅导员林瀚老师等恩师,看着他学习、成长直到毕业和工作。这些人和事都曾让一个从河南来广州读书的年轻人感受到无限的温暖。亦师亦友的日子,让他感动在心,恩情不忘。

 

“听到过不同的声音,但最后我仍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年,是在广州大学留校还是去省实工作,丁之境校友有过犹豫。

  “我来省实纯属阴差阳错。”毕业在即,丁之境校友已经获得了留校工作的资格,听说广东实验中学要招一名男教师,他便陪舍友投了一份简历。但最后,省实录用了他。面对两个选择,他听到了来自身边的很多声音,他最终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现在问他是否会感到遗憾时,丁之境校友说:“好像没有什么遗憾,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很难说哪个选择一定是对还是错。”说着,他找出一本初中语文教材,给我们念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正如他所言,人总会对自己未选择的路感到惆怅,但选择本身并没有对错。。

    对于丁之境校友而言,既然选择了,他就把省实作为自己人生新的起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现在的他努力栽培祖国的花朵,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并做出了令人羡慕的成绩。

 

“我希望我是一位真诚的老师”

    丁之境校友已成为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谈起这么多年的教师生涯,他借用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来形容自己,“丁之境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他表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和育人同样重要。他说:“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天性,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人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一直是他所追求和践行的教育。”在他的课上,丁之境校友努力打造智慧、快乐、和谐的语文新课堂;在学生的品德养成上,他要求严格,格外用心。他认为拥有一颗真诚之心,才能赢得同行还有学生的认同。

(校友丁之境在工作中)

 

“在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方面,人文学子应肩负起自己的专业使命”

    在现在物欲横流,追求功利的风气之下,人文学子心归何处?路在何方?丁之境校友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转型,我国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人文学子要有自信,要清醒地认识到所学专业的价值,并把握机会,将自己的“内功”修炼好。“我常和我的学生说,没有文言,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他说,“民族文化之根深扎于此,但民族文化传播的责任在中华儿女身上,人文学子更要有一种专业使命感。”

    另一方面,是在行动上。正所谓,成大家必先读书。先贤之文犹如灯塔,照射千年,沐浴古今。多阅读和多写作正是人文学子磨练自己的两件核心事情。拥有厚实的人文底子,怀有真挚的人文情怀,是人文学子所必备的。

 

“写作并不是一件刻意的事,应该是你生活的一个部分”

    说起千字文,不少中文系学生有些无可奈何或者痛苦不堪。

    丁之境校友在教学之余,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报纸期刊上已发表了几十篇散文、小说。他曾上过一堂名为《打开情感奔流的河流——学会在叙事中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直接抒发情感》的公开课,他谈到写作的前提是需要对生活用心用情,要培养自己对生活细节和生命细节的敏感。当一个人对生活用心用情时,有了生命的敏感时,生活处处皆文章。他与我们分享了他刚刚完成的作品《美的回响》,里面写道“我只是稍微用心地对待一株草,一朵花,他们便把生命里最美的姿态回馈于我,让我庸常的生命有了些许的诗情画意,让我拥有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深情。

    丁之境校友还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无意义的。”他鼓励我们对待生活要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

(小记者正在采访校友丁之境)

 

“人生有很多机遇,但前提是你要准备好。”

    作为师兄,丁之境校友借此次采访机会给予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他表示,大学生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但切记不能死读书,要从老师身上学到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要懂得平衡学习和社团工作,“没时间”是借口,提高自己的效率才是关键;课余要多去图书馆,除了小前行阅读,一定要被迫自己读一些“磨脑子”的书。丁之境校友特别强调,人千万不能停止学习,否则会原地踏步。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录制了视频。丁之境校友在镜头面前,表达了对学弟学妹们衷心的期盼以及对母校诚挚的祝福。他说道:“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它是培养素质,锤炼品格、精神的高地。人之所以怀念母校,是因为母校是我们的精神的故乡,它陪我们走过最美好的青春,给予了我们永远的精神的营养,所以我希望我们的母校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为学弟学妹的精神成长奠基。我想对师弟师妹想说的就是,学术研究是不问出身的,事业成就也是不问出身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我们所热爱的,并坚持到底。最后祝每位广大的学子都能拥有优雅的诗意,并且成为最好的自己,祝母校能够早日建成高水平的一流的大学!”

(校友丁之境和小记者们的合照)

    整个采访过程十分地轻松和融洽,丁之境校友优雅的谈吐和真情的流露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儒雅之风,飘逸之境”是我们对他的形容。对话优秀校友,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受益匪浅的经历。

 

(人文学院寻访校友实践队:戴继琼、肖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