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礼仪讲座,讲座主题为“礼仪修养之美”。此次讲座旨在提升同学们的礼仪素养,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一抹亮色。讲座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琼主讲,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立、兼职辅导员冯惠洁一同参与。
讲座伊始,王琼书记以亲切的话语开启了关于礼仪的探讨之旅。她指出,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规范,更是内在修养的体现,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个人形象的塑造、职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和谐进步,良好的礼仪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讲座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有失礼仪的行为。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真实而常见的事例,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普遍性及其不良影响,也进一步凸显了开展礼仪教育讲座的紧迫性、重要性与必要性。在随后的讲座内容中,话题延伸至读书对个人修养的深远意义,王琼书记侃侃而谈,特别提及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她谈到,《围城》以幽默诙谐又入木三分的笔触,描绘了婚姻与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与人性的微妙之处,书中对人性弱点的洞察以及对复杂人际关系的刻画,能让读者在阅读中反思自我、审视人性,从而提升自我修养与处世智慧。这一番分享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一位同学率先分享了阅读《呼兰河传》的心得,让她对人性的多面性和生活的不易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也使她在共情与思考中不断丰富内心世界,涵养个人修为。紧接着,一位历史系的同学分享了自己阅读历史类书籍的独特感悟。从《史记》到《中国通史》,她在历史的浩瀚烟海中穿梭,见证王朝兴衰、英雄起落,体会到以史为鉴对于个人品德塑造和素养提升的巨大价值。此外,她还提及余华与莫言的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让她懂得在困境中坚守希望、珍惜当下;莫言的《蛙》则使她对时代浪潮中的个体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些阅读经历如同坚实的筑基石,一步步夯实着每个人的个人修养根基,让大家在知识的海洋与文学的世界里不断成长、蜕变、升华、完善。
在讲座的主体部分,王琼书记从多个维度深入讲解了礼仪知识。在个人仪表仪态方面,她详细阐述了着装的原则与技巧,强调不同场合应选择合适的服装。同时,她还强调了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等仪态动作,指出挺直的脊背、平稳的步伐、自信的神情是展现良好精神风貌的关键要素。关于社交礼仪,王琼书记着重讲解了见面礼仪、交谈礼仪与交往礼仪。在见面时,真心微笑、点头致意、礼貌的问候以及正确的握手方式都是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重要环节。交谈中,要尊重他人的观点,专注倾听,言语表达清晰、文明且有分寸,避免打断他人发言,不可滔滔不绝地自我表述。在交往过程中,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与隐私,学会换位思考,真诚待人,以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她还列举了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让抽象的礼仪知识变得更加鲜活生动简明易懂,使同学们深刻领悟到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
讲座接近尾声,王琼书记对在场同学们提出期望,希望大家将所学礼仪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地提升自身礼仪修养。她殷切希望大家不仅在校园内营造文明有礼的氛围,更要在走向社会后成为传播礼仪文化的使者,以优雅的言行举止展现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学生的良好风貌,为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此次礼仪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王琼书记的精彩讲解与现场互动,同学们对礼仪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收获了丰富实用的礼仪知识与技能。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些知识将化作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在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礼仪之花,结出丰硕的文明之果,让校园处处洋溢着优雅和谐的气息,也为师生的个人成长与学院的稳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供稿:李雨函
摄影:陈琅、曹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