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尹倩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10-16 浏览次数:


基本情况

 

尹倩,女,1993年生,湖北仙桃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系讲师。2012-2016年,湖北大学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2016-2022年,硕博连读,上海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21年,前往爱尔兰科克大学数字人文中心访学1年;2022-2024年于广州大学文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人文和网络文学等。

 

讲授课程

1. 文学概论

2. 基础写作

 

学术成果

 

(一)主要论文

 

1.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文学存在方式的重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2.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文本形态及其审美阐释》,《数字人文》,2024年第1期;

3. 《电影符号学、时空理论和虚拟现实符号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4. 《形式与意义:数字人文视域下一种可能的文本分析理论》,《山东社会科学》,202111期;

5. 《接受·整理·生成——“数字人文视域下文学研究方法转型的初步探讨》,《数字人文》,20203期;

6.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现状及其问题》,《社会科学》,20191期;

7.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产业链图谱解析:文化与传播》,荣跃明主编《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学发展报告》,上海书店2019年版。

8. 《新世纪以来通识教育类图书出版热的冷思考》,《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8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611期转载);

9. <北京折叠>——现代性分配艺术的批判》,《创作与评论》,201624

 

(二)主要译文

 

1.《数字文化遗产中的具身化、缠绕性与沉浸式》,《文化艺术研究》20213期。

2《种族与远读》,《数字人文》20203期。

3.《比特与原子:人文研究中的物理计算和界面设计》,《批评理论》,20193期。

4.《物联网视域下的时空物数字人文》,《批评理论》20184期;

5.《远程通信美学的几个方面》,《批评理论》20173期;

 

 

 

(三)主要著作

 

1. 译著:《新数字人文导论》(A new compan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第一译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

2. 参编:《全球城市建设的上海之路》(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科研项目

 

1. 主持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文本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3YJC751040,在研;

2. 主持202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项目编号:GD23YZW03,在研;

3.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ZDA194),结项。

4. 参与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当代中国文论话语转型创新的回顾与反思(1978-2018)”,结项。

 

 

主要获奖

 

1. 2022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2. 20228月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

电子邮箱:qianyin@gz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