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情况
彭贵昌,1989年6月生,广东梅州人。文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7-2011年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11-2017年就读于暨南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文学系副主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团队成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在《中国比较文学》《暨南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多项,主持广东省社科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项目1项,著有《北美“留学生作家群”后期写作研究》等。获评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讲授课程
1.中国现代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
3.台港澳文学
4.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
学术成果
(一)著作
1.专著:《北美“留学生作家群”后期写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4月。
2.主编:《青春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
3.参撰:《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副刊与“新生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1月。
4.参撰:《寻找新的学术空间: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二)论文
1. 《雨林抗日传奇中的主体性建构——论张贵兴长篇小说<野猪渡河>》,《华文文学》,2022年第1期。
2. 《论新世纪以来日本少年漫画的后现代性》,《东南传播》,2021年第9期。
3. 《历史祛魅、英雄重构与身份追寻——论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战争书写》,《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4.《台湾“留学生作家群”的创作转向研究》,《华侨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5.《跨文化视野下的“白求恩书写”研究》,《华夏文化论坛》,2019年第2辑。
6.《从马来西亚独中教材<华文>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暨南学报》,2019年第10期。
7.《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表征》,《东南传播》,2018年第3期。
8.《西方祛魅、跨界书写与身份转变》,《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2期。
9.《祛魅与重构——论加拿大新移民华文文学中的“白求恩书写”》,《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第1期。
10.《“新新生代”文学与东南亚华人文化传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月4日。
11.《论马华七字辈作家的元小说叙事》,《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6年第1期。
12.《花踪文学奖与马华文学新生代的崛起》,《暨南学报》,2015年第12期。
13.《启蒙的困境——<花之寺>解读》,《名作欣赏》,2013年第4期。
14.《青春文学杂志书的前世今生》,《编辑之友》,2012年第8期。
科研项目
(一)主持项目
1. 广东省社科青年项目: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抗战书写研究(GD20YZW02)
2. 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新马华文文学中抗战书写的嬗变研究 ”(2019WQNCX100)
3.广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广州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台港澳文学)(2019)
4.广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的效果研究及模式推广(2019)
(二)参与项目
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12AZD087)
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加拿大华人新移民小说研究”(10BZW101)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华留台作家研究”(16CZW041)
4.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文学与华文传媒的互动研究”(09YJA751037)
所获荣誉
1.广州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21)
2.广州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20)
3.广州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020)
4.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老师”(2019)
5.广州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019)
6.广东省高校“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十佳”项目指导老师(省级,2019)
7.人文学院优秀个人-教学风采奖(2019)
8.人文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19)
9.广州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018)
10.人文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17)
学术交流
曾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大会、马华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华人文学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研讨会、浙江大学-哈佛大学世界文学工作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等学术会议多次。
联系方式
邮箱:gzhup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