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历史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 2000年由原广州师范学院、广州教育学院和广州师专历史专业重组为新的历史学专业,学制为四年。1998年历史学专业获批设立专门史硕士点,2014年获批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1个广东省教学团队“岭南历史文化”、1个省级一流在线课程“中国文化名著导读”,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以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中国史一级学科为依托,以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及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为平台,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广州十三行中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为抓手,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集中性实践环节以岭南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强化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本专业在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历史学专业排名中位居全国第58位, 获“B+”评级。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20人,教授4人,拥有博士学位者占总人数的86%。
历史学(师范)专业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省部和学校有关教师培养文件精神,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培养思想政治方向坚定,家国情怀浓烈,师德师风高尚,历史学理论基础扎实,学科知识广博,专业素质能力突出,人文素养深厚,掌握史学研究基本方法,善于融会共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中学历史教育骨干教师。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预期:
1.师德高尚,敬业爱业:国家观念强烈,思想素质过硬,心系家国,自觉践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胸怀教育理想,矢志不渝为师,依法执教,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立德树人,以德为范,以德施教,践行“三传四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衷心热爱和尊重教育事业,坚定教育信念,热爱中学历史教育事业。
2.专业扎实,教学卓越:具有较深厚人文素养和较强历史问题意识及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史料搜集、 考证及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史学知识解决或考察特定的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拥有深入的学科知识体系;充分掌握中学历史教育规律,有较强的历史教育和普及历史文化与知识的能力,可以有效实现历史教育目标;具有较高综合人文素养和较强历史相关课程开发能力和承担历史教改课题的能力。
3.因材施教,学会育人:能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以行启迪人,以心感化人;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充分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有效开展班级指导与管理,充分胜任班主任工作。
4.善于反思,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反思能力,善于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观察和认识历史问题,及时了解国内外史学和教育发展重要动态,自觉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拥有较敏锐的哲学思辨能力,善于创新,具备较强的中学历史教研能力,开展教研团队合作;拥有较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终身学习,时时提升专业素养。
三、专业核心课程
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历史地理、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学课程与教学论、历史课程实践技能
四、培养特色
1.立足史学基础,强化地方特色。加强世界史和中国史的通史课程教学,按照专业传统设置历史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注重地方人文特色,结合核心课程构建专业选修课程群,增强广东区域史、广州十三行和岭南文化等特色课程教学。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构建融会贯通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特色教育的一体化课程教育体系。
2.注重实践实效,强化课程融合。注重专业基本技能和师范生历史教育技能训练,增强社会调查、田野调查与理论课程的融合,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大学四年无缝衔接,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第二课堂的实施,加强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