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动态 -> 正文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12-25 浏览次数:


    

2024年12月19日下午,人文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文渊楼课室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有学院王琼书记、李茂增副院长、张立副书记、胡鉴源副书记,谢国剑老师、肖建华老师、郭杰老师、仝婉澄老师、赵德波老师、王睿老师、戴登云老师,以及全体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

 

论坛主会场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81篇,经评审委员会严格评选,选出一等奖论文8篇、二等奖论文16篇,其中15篇论文作为优秀论文代表,参加当天的论坛交流。论坛交流分分会场交流和主会场报告两个阶段进行。在分会场交流基础上,4篇论文进行主会场报告。

    

 

 

                                论坛分会场

主会场报告环节,李茂增副院长致辞,肯定本次论坛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明显提高,强调同学们要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自身学术热情,重视学术氛围的培养,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学术创作与交流活动,找到自己对于学术的真正热爱与追求。

 

     李茂增副院长致辞

 

第一位报告人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生张男同学,题目为《二战前新加坡华文教师准入与培养模式历时研究》。张男首先从历时角度对新加坡华文教师培养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进而讨论了不同时期当地教师培养的特点,并建立起系统模式图,最后就二战前和当今华文教师之间的异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张男同学报告

 

郭杰老师认为,张男的论文,史学价值、教育学价值高于语言学价值,这与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研究突出其教育属性的总体趋势是契合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国际中文教育的语言属性,在语言学方面进行更加一些拓展,另外,对相关史料的分析评说也可以更加深入。

 

            郭杰老师评议

 

第二位汇报人是文艺学专业颜成汛同学,题目为《哈曼黑噪音理论视域下的低保真美学》。颜成汛首先在当下关于物的重思背景下,简要概括了哈曼的黑噪音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框架内将低保真美学作为黑噪音这个理论的隐喻的现实指向的艺术,强调了其与哈曼理论的紧密关系,进而通过分析低保真美学,指出其中所反映的人与物之间新的关系变化,以及这一变化用以对抗当前碎片化信息与宏大叙事的可能性。

 

          颜成汛同学报告

 

肖建华老师充分肯定了这一研究主题的理论难度,认为论文认真梳理了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对于“黑色”的探索历史,并对哈曼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比较详细完备。同时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将哈曼理论放置到更加宏观的思想谱系中进行考察,同时应对哈曼理论的局限性、黑噪音理论与低保真美学是否完全契合等问题做进一步思考。

 

        肖建华老师评议

 

第三位汇报人是中国史专业的王朝星同学,题目为《从宝塔到灯塔:晚清珠江航道的航标更迭与航海知识变迁》。王朝星首先强调广州珠江航道在中外海上贸易中重要的地理位置,指出明万历年间修建在此的宝塔是西方各国航海指南和海图中安全驶入港口的重要航标,而在近代海关引入灯塔之后,宝塔在航海文献中并未消失,且与近代的新式航海知识共存;通过分析航标更迭背后带来的航海知识变迁,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外航海知识互鉴和层累的交流范式。

 

          王朝星同学报告

 

王睿老师在点评时首先引述了王国维的名言:“凡记述事物而求其原因,定其理法者,谓之科学;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并且认为这一点在王朝星同学的论文中得到了较好体现:王朝星由灯塔引入航海知识的变迁,通过探讨物像的变迁,将航标更迭和知识变迁联系起来,贯通了中西航海知识,揭示了传统宝塔与近代灯塔并存所体现的“层累的历史”,这一点于学术研究理论上的提升值得肯定。王老师同时提醒,在使用史料,特别是外文史料时,要十分注意核实和引用格式,注重学术规范。

 

              王睿老师评议

 

最后一位汇报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卢炜琳同学,题目是《萨拉·沃特斯<小小陌生人>的创伤叙事研究》。卢炜琳同学从研究缘起出发,以《小小陌生人》为分析文本,围绕主人公如何通过不可靠叙述进行创伤叙事、为什么选择不可靠叙述这种表达方式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深入挖掘了创伤书写与不可靠叙述之间的关系,认为“创伤是不可靠叙述的成因,不可靠叙述是创伤的表达”,揭露了战后中产阶级“怀旧”情绪实质上只是一场空洞的娱乐消遣。

 

               卢炜玲同学报告

 

戴登云老师认为,卢炜琳的论文属于经典的文本分析,而文本分析从浅至深,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层次,作为文学研究的新手,诚然还不能马上达到最高的层次,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要有意识地以最好的学术标准衡量我们当下的研究,要深入探讨文学作品背后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抓住作家的原创性、独特性,努力从理论层面提炼其普遍性。卢炜琳同学结合不可靠叙述和创伤叙事去解读作品,从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叙事特点,可以说主题清晰、问题聚焦、内在逻辑自洽,但以高一层的学术研究标准来衡量,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戴登云老师点评

    

颁奖环节,王琼书记、李茂增副院长、张立副书记和胡鉴源副书记为获奖同学颁发奖状奖品。

 

张立副书记、胡鉴源副书记记为荣获二等奖同学颁奖

 

李茂增副院长为荣获一等奖同学颁奖

 

王琼书记为主会场汇报同学颁奖

 

              王琼书记总结致辞

 

王琼书记作总结致辞,她首先热烈祝贺各位获奖同学,也期待全体同学养成谦虚认真的学习态度,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积极主动参加学术活动,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进步;其次,希望进一步营造热爱学术、追求学术的良好风气,尤其发挥人文学院的多学科优势,做好学科交叉,进一步推动人文学院学术发展。最后,王书记亲切祝福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学有所成,健康快乐!

供稿: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会

 

 

附:人文学院第二届研究生论坛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等次

颜成汛

2022级文艺学专业

肖建华

一等奖

巫丽君

2022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巫丽君

一等奖

郑雨颖

2023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纪德君

一等奖

周润豪

202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李建立

一等奖

陈雅玲

2024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张连桥

一等奖

李德鸿

2022级中国史专业

郭华清

一等奖

钟洁莹

2023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仝婉澄

一等奖

张男

202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

郭熙

一等奖

梁佳欣

2022级文艺学专业

李茂增

二等奖

邹嘉明

2022级文艺学专业

陶东风

二等奖

周永昌

202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禤健聪

二等奖

郭蕊铭

2023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黄晓雪

二等奖

符丽蓉

2022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沙红兵

二等奖

陈丽红

2022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赵德波

二等奖

林爱钰

2022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哈迎飞

二等奖

钟丽莹

2022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彭贵昌

二等奖

吴素娜

2022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张颖

二等奖

卢炜琳

2022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金琼

二等奖

朱铭婷

2022级中国史专业

王元林

二等奖

王朝星

2023级中国史专业

郭永钦

二等奖

刘佳洁

2022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盖琪

二等奖

李琳

2022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李舜华

二等奖

李琪昆

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

屈哨兵

二等奖

徐茹钰

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

禤健聪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