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欧美现代派文学系列讲座“恐怖电影的起源——从表现主义说起”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5-16 浏览次数:

 

 

5月4日下午,欧美现代派文学系列讲座在文新223顺利举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研究员周舒燕博士,以“恐怖电影的起源——从表现主义说起”为题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戏影系张颖老师主持,戏影方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积极参与,一起聆听了本次精彩讲座。

 

恐怖(horror),是一种情绪的反应。恐怖电影是一种社会焦虑的银幕再现。为什么有些人要走进电影院看恐怖电影呢?因为观看恐怖片可以通过一个视觉的再现让个体的焦虑得到一种外在释放。当我们走进影院去经历电影里那幻想的焦虑,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内在的情绪发泄出来时,恐怖电影就成了一种治疗。”周舒燕老师说道。

讲座伊始,周舒燕老师围绕1910-20年代表现主义、哥特主义与恐怖电影诞生,1940-60年代希区柯克悬疑类型片的确立,1960年代以后恐怖类型分化和亚洲恐怖电影等方面介绍了恐怖电影的和诞生和发展脉络,提出了多历史视角的新文化史路径、精神分析路径、性别研究路径、跨文化比较等研究路径进行恐怖电影的文本分析。

 

讲座的后半部分,同学们针对之前的学习或生活中对恐怖电影的一些看法与周舒燕老师进行了讨论交流。

Q:您怎么看待当下十分流行的伪纪录片形式恐怖片呢?

A: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片,就是仿照纪录片的形式去寻找一种真实语境的感觉进入恐怖故事,把摄影师、导演、整个“历险”团队都卷入到故事里来制造恐怖效果,试图动摇真实和虚幻的边界。不过,它目前还走得不够深入,还未能走入恐怖片的主流话语之中。

Q:您能否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恐怖电影存在的必要性呢?

A:不同个体对“恐怖”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怕黑,有人怕蟑螂,而有人可能什么都不怕。所以,当我们把“恐怖”放在个人身上,它的变动会非常大。如果我们想从受众角度入手研究恐怖电影的话 ,一定要好好设置“方法论”。我们是针对一个文本来看待一群处于此文本下的观众呢?还是走进亚文化圈子去研究某一类恐怖片的粉丝呢?

Q:当下国产恐怖电影由于官方限制产生了一些异化与裂变,比如盗墓题材之类的,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A:当下国产恐怖电影确实是一种很边缘化的类型。由于官方审查等限制,关于鬼怪等幻想必须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制约了国产恐怖电影在幻想层面上的发挥。恐怖元素只好被分割成了各种交界的亚类型进入了主流电影生产中。于是,国产恐怖电影出现了一种奇幻风格。结合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将恐怖和诡异的想象转移到了奇幻上。

 

笔录整理:無端

照片提供者:刘薇

海报提供者:沈开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