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今天,我们如何读经典?》人文学院2018年研究生学生沙龙第一期顺利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0-12 浏览次数: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互动与讨论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沟通,我院2018年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一期《今天,我们如何读经典?——从布鲁姆的<西方正典>谈起》于2018年10月11日晚上在行政东前座638会议室举行。来自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薛展鸿同学主持本次学术沙龙,著名学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陶东风以及来自各年级的近30名研究生出席了此次活动。

 

薛展鸿同学以上世纪中西方关于“文学经典”的争论入手,以西方对《堂吉诃德》的评价、中国对金庸经典化的讨论为例子,提出“文学经典”其实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复杂的问题,涉及诸如经典的定义、经典的评判标准、经典的价值、经典与重写文学史等众多命题,并强调本次讲座不提供唯一结论,而旨在给在座同学以思考的空间。接着,薛展鸿以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为例,介绍了布鲁姆经典观的本质、特点以及局限性,提出布鲁姆的经典观本质上是审美至上的文学本体论的体现,代表着他捍卫西方传统经典的决心。而他的经典观无论是对于中国学界,抑或普通读者而言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发言结束之际,薛展鸿再次提出问题,如“文学经典会否消亡”、“网络文学会否经典化”等问题,以供大家一同讨论。

 

发言结束后,陶东风教授指出,文学经典无论是对本科生、硕士生还是普通人而言,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上世纪西方与中国关于文学经典的争论似乎正好是背道而驰的,西方更为注重造就经典背后的因素,诸如权利、主流话语等;而中国则是高扬文学中的审美价值,呼吁文学与政治“松绑”。不存在永恒的对文学经典的确切定义,而对某些作家的经典化过程进行研究,会更具有启发性。陶东风老师的发言让在座的同学获益良多,大家亦就本次沙龙的主题开始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并提出相关问题,陶老师也一一为大家进行解答与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本次沙龙在融洽的交流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