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人文学子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明确未来学习目标,11月1日晚,人文学院在桂花岗校区九号楼小礼堂为21级本科生举办了两场专业介绍会。
人文学院副院长马喆担任宣讲嘉宾,21级辅导员郑田诗、研究生辅导员何镇宇以及21级本科生参与本次大会。
大会伊始,马喆副院长向同学们介绍人文学院各专业学科的发展历程,着重强调了“1927年、1958年、2000年”这三个重要转折点。同时,她还介绍道,人文学院有国家语委科研中心、广东省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作为学科支撑,具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3个专业学位点。近年来,人文学院的专业师资净增量不断上升,积极贯彻“引、育、并、举”的箴言。人文学院有着强大的师资队伍,凝聚了哈迎飞、陶东风、屈哨兵等多名著名专家、教授的专业力量。

(马喆副院长进行专业介绍)
在专业设置方面,人文学院秉持着“主流中错位发展、交叉中彰显特色”的原则,在众多高校中凭着充满本校特色的项目脱颖而出,致力于培养综合性、人文性和师范性的复合型人才。马喆副院长向同学们展示了2021版培养方案课程地图,分别介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和历史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详细讲解学院开设公共类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等一系列课程的重要性。
“人文之道,踏歌相迎”,人文学院的专业优势具有“学科交叉、视野开阔”的特点,有着一套完善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贯彻着“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发展能力强”这一具有“广大底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强化认知课程、实践课程、第二课堂和“五大中心”的建设。马喆副院长鼓励同学们多参与体育锻炼、多参加国内外交流、访学等,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学们认真聆听专业介绍会)
随后,马喆副院长从技术资源、人文底蕴、实践训练、创新培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人文学院的特色教学。“以本为本强基础”,人文学院教授全员参与本科人才培养,体现出学院对于本科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智慧课堂研讨、在线开放课程等特色教学技术资源,充分助力师范类学生成为优秀的学科教师;学院还通过历史考察、援藏支教等实践训练打磨、培养出了一批卓越人才,取得了许多成就。

(马喆副院长介绍学生获奖情况)
接着,马喆副院长从学院的人才培养效果的角度回答了同学们十分关心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她表示,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高校;学院注重培养卓越师范人才,有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各大中小学任教;学院同时培养卓越应用人才,进入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对于专业分流的问题,她也给予了同学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针对性建议,同学们受益匪浅。
最后,马喆副院长对2021级同学寄予了鼓励与祝福,期待同学们能够不负青春韶华,谱写时代华章!至此,本次专业介绍大会圆满结束。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文字记者:贺梓萱 摄影记者: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