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赛事与获奖 -> 正文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喜讯 | 《安琪与艺笙》荣获第五届青春影像大赛大学组二等奖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5-21 浏览次数:

 

 

2020年5月15日,2019中国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暨第五届“青春影像”全国大中学生原创视频作品大赛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颁奖。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15级学生任美龄同学的原创编剧作品《安琪与艺笙》荣获第五届青春影像大赛大学组二等奖。

本次大赛,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指导,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主办,相关单位联合承办。

全国共收到600余所大、中学校报送的青年原创视频作品1533部。其中,大学组作品1255部,中学组作品278部,纪录片620部、故事片740部、动画片173部,涵盖校园、公益、悬疑、剧情等多种题材。经过初审、网络投票、终审的层层筛选,有281部参赛作品脱颖而出。

同时,《安琪与艺笙》作品也登上了共青团中央的推送页面。

   

该剧本由广东省电影家协会青年影视创作基地联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共同组建学生拍摄团队,联动多方资源共同扶持和孵化该作品。

 

 

图:安琪与艺笙剧组合照

 

广州大学参与人员名单:

 

职位

姓名

学院

方向

编剧

任美龄

人文学院

15级戏剧与影视系

总制片

赖艳桃

人文学院

13级戏剧与影视系

执行制片

蓝雪萍

人文学院

14级戏剧与影视系

生活制片

黄东凡

人文学院

15级戏剧与影视系

摄影

陈金辉

人文学院

14级戏剧与影视系

主演

罗美琪

音乐与舞蹈学院

16级舞蹈编导

主演

陈  钰

音乐与舞蹈学院

16级舞蹈编导

配音

罗晓玲

人文学院

17级汉语国际教育

配角

杨  旭

人文学院

15级戏剧与影视系

美术助理

陈惠勤

人文学院

15级戏剧与影视系

场记

张伊绵

人文学院

16级戏剧与影视系

场记

林玥希

人文学院

15级戏剧与影视系

 

 

幕 后 的 故 事

 

 

“一部承载她们大学青春的影视作品” 

 

关于编剧的故事

“我是内向寡言的性格,总喜欢躲在人群中当一个沉默者,不擅于表现自己。但是,大一那年学院安排的一场微电影讲座,发言让我内心的那团火焰,无法遏制地爆发了。

纪录片的内容,是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生团队远赴吉林——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青年微电影大赛的经历。

缘份来了,挡也挡不住。迎着台风冷雨坚持拍摄的他们,唤醒了在我心中埋藏多年的对影视的那份热爱与向往。

 

 图:影片统筹会议  编剧任美龄 制片黄东凡 张莫邪 蓝雪萍 赖艳桃

 

图:拍摄现场  左一起 编剧任美龄  制片黄东凡 制片张莫邪

 

于是,我加入了青年影视创作基地,也认识了一群同样热爱影视的人文师兄师姐。从此,踏上了我追梦的路。”   —— 编剧 任美龄 

 

 关于团队的故事

 

“毕业之际,想给即将毕业的我们留下一部记录彼此青春的作品。而当时候很幸运地遇到了编剧美龄。她创作了一个故事:性格、病症完全相反的两位女孩,开学分配在同一间宿舍共同开始大学生活。这样两个人物反差的故事,激起了我创作欲望,这样我和编剧一拍即合。

 图:导演和演员在沟通剧本 注  右一 演员罗美琪

 

说实话,无论是我还是美龄都是新的一次挑战。而美龄本身就读中文系,有很扎实的文字功底。她的剧本让作为导演的我在与演员沟通导戏上,有了大量的依据。

 

几个月的筹备和拍摄里,我们一路扶持彼此,陪伴彼此成长,共同完成了这次的挑战。”—— 导演 伍建涛

 

 

”一开始导演邀请我参与拍摄的时候,我一度犹豫不决,因为我从来没有拍摄过这种风格的影片。后面得知原来编剧竟是我的师妹美龄,美龄告诉我,她为了这个剧本,做了将近几个月的筹备工作,接近几万字的文字搜集,尽管过程很难,但不妨一试,所以最后我决定参与。

 

图:广州大学拍摄现场

 

很幸运的是,这次的拍摄一如既往的得到了人文学院和青年影视创作基地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在场地、设备,还是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像王凤霞院长、章榆东导演、蔡媛老师、张立老师等等都帮助我们克服的很多困难。

 

图:拍摄现场照片 注  右一 摄影陈金辉

 

影片出来后,也得到很大的反响,我也在这段时间成长了不少。原来,成长需要一瞬间的勇敢和契机。”—— 摄影 陈金辉

 

 

 

关于青春的故事 

图:制片统筹拍摄现场  左一 制片蓝雪萍

 

“《安琪与艺笙》这部影片,是我们这群人文老师兄师姐在学生时代的最后一部作品。它是我们对于大学交出的一张答卷。

 

回想起大学的日子,最值得回味的是那些在拍戏的日子里,熬夜、淋雨、一起睡地板、一起被40度的高温烘烤、一起宵夜时互诉衷肠、一起经历看到成片的喜悦......

 

 

但恰恰是大学四年的日子,在人文学院和青年影视创作基地共同搭建的平台里,累积的经验、作品和团队,让我们能够在现在的影视的路上走得更远” —— 制片 赖艳桃

   

故事总是不经意的开始,

短短数千字后,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让我们以梦为马,

共赴彼此征程。

多年后,

依旧是最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