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历史系师范生技能讲座六——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1-28 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26日下午,由人文学院历史系举办的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主题的师范生技能讲座在文新523举行。本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的教学主任李晓玲老师来主讲。

李晓玲老师作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实践导师、越秀区历史科中心组成员,近5年来曾主持过省级、区级课题,多次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注重总结教学实践,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在实践教学培训方面,多次应邀参与省内外送教、教研活动,曾赴陕西、贵州、湖北、江苏、江西、清远等地开展教育研讨活动。在学生成长方面,辅导学生参加省、市、区级历史学科比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教学成果斐然。此外,热心辅导市、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均获好评。

 

讲座伊始,李晓玲老师通过实习老师的六大疑问以及播放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里女教授第一次上课的片段,针对“教学难?”向在场的听众进行引入发问和回答。她提到:“讲好了≠学会了”,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不能只单纯为了历史学科而教,而是要基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历史教学。

接下来,李老师即对2017年新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做出简要的概念解释。其中,这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基于以上五点核心素养,李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跟大家分享以下五个主要的历史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设计,培养时空观念。引导学生梳理时间轴和解读地图,弄清时间顺序,明晰空间位置,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基本的时空观念;

二、开展历史探究,培养史料实证。要教学生分辨史实和结论,培养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逐步提高学生辨析史料和运用可信史料重现历史的能力。并以英国中学历史课本《战壕》为例;

三、渗透观点方法,培养唯物史观。初中历史教师要对唯物史观的内涵进行概括和总结,将一个个生动的史实串联成社会历史发展的主线,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唯物史观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点看法和研究方法。比如可从评价历史人物切入;

四、创设历史情境,促进历史解释。针对初中生对历史解释“模式化”的认知现状,教师需要教学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在解构解释下,引导学生客观叙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魏勇老师的示范课《岳飞之死》为例;

五、挖掘历史素材,培养家国情怀。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的权利,然后发掘学生生活中的历史素材,开展实践活动。不可生搬硬套、空洞说教。以黄埔军校影像资料呈现和《家国梦·东山情》的学生探究活动进行生动的教学展示。

最后,李晓玲老师总结谈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并不是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多方教学资源交相辉映的综合系统工程。不管是在职的,还是未来的中学历史教师,唯有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和积累,才能达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本次讲座的自由提问环节与以往有所不同,同学们通过扫描李老师提供的纸条小程序的二维码,积极互动提问,这些问题有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怎么利用互联网收集历史教案和教学资源、中考改革后对初中教学提出哪些新要求、在本科阶段如何提升师范技能、东山洋楼探究活动具体是如何开展的等等。对于以上问题,李老师也逐一作出详略得当、举出教学实例的精彩回答。

 

伴着秋风,本次讲座在师生融洽的互动交流中顺利结束。

摄影人员:林颖琪

撰稿人员:向  晨

审稿人员:凌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