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刘勇教授主讲“对话经典 文学与人生的双重融合”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1-21 浏览次数:

2018年11月19日下午的行政西二楼学术报告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艺文讲坛第三十三期开讲,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本次讲坛特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勇教授主讲,讲座题目为“对话经典:文学与人生的双重融合”,由人文学院哈迎飞院长主持,人文学院付祥喜等老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哈院长首先对刘勇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刘勇教授围绕“什么是阅读、什么是经典、什么是对话”三个基本点展开了他有关经典阅读的思考。刘教授首先从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偏见切入,探讨文学的“无用之用”以及经典文学著作对于人的成长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申阅读、特别是书籍阅读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他敏锐地指出,现代人崇尚手机阅读而不喜欢阅读书籍,不无批判地提出手机阅读会导致知识学习的碎片化、不清晰和混乱芜杂,而过度依赖手机使得现代人失去了对于自身独立性、完整性的把握。

对于什么是经典,刘教授提出“不读而是经典”的看法,举例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等经典俄国文学作品,让我们领略了经典的魅力。在谈到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时,刘教授指出,经典作品应该是永恒的、时代的、是可以穿越时空,直达人性深处探寻生命本质的。

 

有关与经典著作的对话,刘勇教授认为:“与经典著作对话,是作者与自身的对话、作者与读者的对话、读者与自己的对话”,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达到与名家对话的目的。他以朱自清写作《背影》为例,告诉我们任何好文章都会有一个酝酿的过程,而经典作品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历史创作根源。经典阅读是人一生的陪伴,少年时度过的经典往往在中年、老年时期有了新的理解和领悟,这个与经典一同成长的过程非常宝贵。 

刘勇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语言风趣幽默,引经据典得心应手。台下听众跟随刘勇教授生动的讲述,记录着笔记,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刘勇教授关注当代高等文科教育,立足当下,一再呼吁大学生重返经典阅读,谆谆告诫中蕴含着一位学者的良苦用心。在场学生纷纷表示,这场讲座改变了他们对于文学经典的认识,激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获益匪浅。最后,讲座在师生们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