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广州大学语言学讲堂第十六讲顺利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1-13 浏览次数:

(本网讯)11月13日上午,广州大学语言学讲堂第十六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于文新705顺利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央视诗词大会等语言文化类节目的总策划姚喜双教授为在场师生呈上一场见解独到的讲座。在院长纪德君教授的介绍下,讲座拉开帷幕。

(院长纪德君教授介绍主讲人姚喜双教授)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姚教授以“中华优秀文化包含哪几个方面?”这一问题向在场师生发出提问。“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优秀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姚教授说道。

关于“中国实践”,姚教授分析了古今传播文化的途径,如古代的口耳相传,现代的传媒技术等,这些途径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语言是打开一国文明的钥匙”,姚教授说道,“我们应发挥语言的连接功能、基础功能,以发挥语言对传播文化的关键作用。”期间,姚教授以正在实施在“中华诵读写工程”例子,阐述了“精选朗诵者”、“书法进课堂”、“专家讲解”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姚教授谈及“语言是打开一国文明的钥匙”)

谈及“中国经验”,姚教授提到了两点:第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基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持。姚教授提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印发的文件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并加强了人民对其的重视。

(在场同学提出疑问)

(姚教授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随后,姚喜双教授对现场师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对于在跨文化背景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姚教授通过抖音短视频传播中医文化、翻译《伤寒论》和“福娃”等例子,生动地阐述了先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再要认识到文化的相通,并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信心。期间,姚教授也对文化传播策略、语言文化产业的发展、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等话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讲座在姚喜双教授的朗诵中走向尾声。姚喜双为在场师生朗诵了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字字句句,铿锵有力;在场师生,沉迷其中。姚教授言传身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进行剖析,赢得现场掌声连连。

(姚教授朗诵《观沧海》)


(文字记者:欧芷茵 摄影记者:欧芷茵 编辑:欧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