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暑期实践| 寻访优秀校友李浩明:感受教育的力量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9-09 浏览次数:

 

李浩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广州大学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09对外2班导生等。现为吕田中学团委书记。

他,刚毕业六年,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教师,到如今的从化区吕田中学团委书记;他将满腔热情投注到工作中,把团活动搞得丰富多彩;他积极为学生服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上用心细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团总支部书记”;他凭借着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爱上语文,成绩逆袭上升;他是老师,却没有架子,谈话时总是带着微笑,和学生打成一片

今年我院第一次与师兄所在的吕田中学合作举办夏令营,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对浩明师兄进行一个采访。校园安静地坐落在吕田镇的青山绿水中,暑期放假校园少了学生的喧哗一派静寂,而师兄还在办公室忙碌着。听闻我们到达吕田镇,他放下手头工作,携学生干部到车站热情迎接,亲切地让我们唤他作师兄。朴实的着装,亲和的态度,温暖的广大情,构成了我们对师兄的第一印象。

 

(单人照)

忆往昔大学岁月

师兄首先向我们介绍团委工作的开展情况,展示“一学一做”学习实践活动、特色团日活动以及基层团组织建设等相关工作成果。他感慨地说到:“在广州大学的学习生活,让我得到了很多锻炼和成长,团校建设工作参照了学校、学院经验。”

(师兄分享他的大学生活)

师兄读书期间任职于广州大学勤工助学服务中心,这段经历让他认识到有趣的灵魂,学习到优秀的经验,锻炼了他的组织领导能力,使他关注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问题。同时他也强调“社团贵精不在多,认真负责地去做就会有收获。”;借鉴学校社团机构的设置,在吕田中学设立“组织部”、“ 志愿者部”、“ 讲师团”、“ 秘书部”、“ 纪检部”、“ 宣传部”六大团校机构,16个学生社团,丰富学生的团内生活。师兄说大学多元的社团活动,开发了他的潜能,发挥了他的能力,他有意识地在中学开展社团活动。“学校教育一定要创设多种活动,让学生们能发挥且主动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师兄说道,“社团组织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说着话,指着桌面的“班团日记”笑着说:“这是我学习人文学院搞“班团日记”比赛,我只提供简单的材料,帮忙打印照片。这上面的文字、图画、排版都是班里同学一点点完成的,这个过程中班级也会凝聚在一起。” 小小活页册,浓浓班级情。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师兄十分健谈,还聊起了他读书生涯的趣事,感念广大老师的栽培。“遇到教学上不懂的问题,还会找老师帮忙。”师兄说道,“给学生辨析字形时,请教了禤健聪老师古汉语知识。”禤健聪老师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对待学术严谨认真,甘坐冷板凳的专研精神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对广州大学师生情谊不仅在校内,也在心中,不仅四年,更是一辈子。在老师面前,他还是学无止境的学生;在学生面前,他已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师兄分享他的大学生活)

此外,师兄还细心叮嘱我们在校扎扎实实学习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很多看似无用的知识,在工作中会渐渐显出奇效。”大学时师兄“教育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十分刻苦专心。工作后,遇到一名学生,跟读课文、抄写字词并无问题,认字读写却异常艰难。结合学过的心理学知识,他分析学生存在认知障碍,与家长配合送医治疗后,情况得到改善。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成效。专业技能方面,师兄说,人文学院学子的优势在于“笔杆子”、“饱书袋”,饱读诗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加上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基本上就无愧大学四年的时光了。

教育得慢慢来

大学时的支教经历让师兄对当今的教育状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只关注市区的教育状况,更要了解偏远山区的教育状况。往往越偏远的地方越需要教育”。在支教中,师兄清楚地认识到:比起课本知识,正确的心理引导在教育过程中更为重要。

抱着支教时确立的信念,师兄来到了吕田中学。这是一所乡镇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中学毕业后就会选择入读中专或直接工作。除学习状态问题之外,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家庭贫困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他们身上有很多特殊问题。这些问题仅通过理论知识是难以解决的。

(师兄分享他的大学生活)

针对这个现状,我们询问道:师兄您如何解决?难道要放弃他们吗?师兄严肃而坚定地告诉我们:“既然我们选择了做一位教师,那么都可以预想到在以后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必定会遇到遇到一些不想学的学生,难道都要放弃他们?不,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教育应该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那么对他的影响一定是有的,但效果不是短时间可以出现。我们要引导他,而不是一昧否定他。”老师总会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只是或多或少问题,只是见效快慢的问题。教育要慢一点,更深沉一点,慢慢沉淀,慢慢量变。每个人都是发展中的人,不要定义孩子犯错就是不可饶恕的事情,我们要理解他们只是行为不当,找到他们的行为目的,我们才找准教育的方向,才能真正做到教育树人。“不放弃他们是底线,关注他们,感谢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重视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师兄关怀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成长,是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杏林楷模。

(师兄分享他的大学生活)

最后,在谈到“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为什么还要读书学习?”这个问题时,师兄给出了他的答案:“教育是为了解决一个人是生存还是生活的问题。”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在黑暗中仍能照见光明,在寒冷中感受到温暖,在游赏祖国河山时能诗意地吟唱,在遭遇挫折打击时,能以笔为刀有力地控诉……一个人读书学习,毕业后可能知识都忘记了,他学习过程中锻炼的思维却会终身受益,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就达到了目的。

在采访的最后,师兄为母校奉上诚挚的祝福:“希望广州大学越办越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也激励我们广州大学的师弟师妹踊跃到吕田中学这样的学校义教、工作,到偏远地区去传播知识,播散希望。

接受采访之后,师兄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下一个会议。我们一行人告别书记,看见吕田中学各种学生活动的精彩展示和学生光荣榜,看着照片中学生洋溢着灿烂笑容,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师兄与采访成员合影)

 

(人文学院寻访校友实践队:罗晓润 罗可怡 彭秋娜